评论:中国服务业扩大开放,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

来源:新京报      更新时间:2025/4/22      浏览:

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再次提速扩围。

据央视新闻报道,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有关情况。此次《工作方案》从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等多个维度,明确155项试点任务,进一步推动电信、医疗、金融、商贸文旅、交通运输等多个重点行业领域开放。同时,在现有11个试点省市外,新增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等9城市纳入试点范围。

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是中国政府一直在推进的一项长期任务。自2015年以来,国务院已先后分三批批准了北京等11个省市开展试点,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门槛,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在华的外资企业投资经营提供稳定、开放的政策环境。而在当前全球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此次全面“提速加力”则别有深意。

所谓“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一边是逆全球化的壁垒高筑,一边是不断推进的对外开放。在美国发起新一轮关税战,全球经济面临重大歧路之际,中国正以实际行动践行自由贸易理念,同时也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越是雨骤风急,越要办好自己的事。此时此刻,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是中国向世界释放的积极信号。归根结底,是顺应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势所趋,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对外开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随着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的“清零”,服务业已成扩大开放的蓝海。

商务部数据显示,服务业一直是我国最大的外资流入领域。2024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8262.5亿元人民币,其中服务业吸收外资5845.6亿元人民币,占比约七成。从内需角度看,随着国内消费升级、人口老龄化、数字经济等趋势的加速,服务业的质量和供给也越来越关系到民众的生活福祉和经济发展韧性。

服务业事关民生,像电信、医疗、金融、商贸文旅、交通运输这些领域,都与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服务业扩大开放有利于引入更多国际化经验,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比如,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开放有助于优化风险管理、加速市场成熟、提供更多选择;而医疗领域的开放,则意味着国民可以面对更多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选项。

而且,从长远看,中国的服务业也亟待通过开放提升竞争力,乃至倒逼行业改革和监管能力升级。

据不完全统计,服务业创造了全球近2/3的GDP,吸收了全球50%以上外商直接投资,为全球提供了超50%的就业岗位。当前,全球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比重超过23%,但中国服务贸易在进出口中却占比偏低,且逆差长期存在。中国要在全球范围内提升服贸份额,必然先要开门迎客。

“你毁你的独木桥,我修我的阳关道”。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有可能在短期内加大服务贸易逆差,但长期看有利于中国服务业水平的整体提升。更关键的是,这代表了与贸易保护主义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格局现实下,所谓逆差顺差并不意味着吃亏或占便宜,关键是贸易是否实现了国际间相互的比较优势、是否优化了全球资源的配置、是否推动了技术创新、是否增进了人类的互信与合作。

有的国家坚持“贸易吃亏论”吃饭砸锅,但我们应认清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保持开放方向不变,我们就是受益者。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再次提速扩围,就是中国朝着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迈进的扎实一步。(新京报社论)

大家关注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be2023@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红桥文创园5A号楼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