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恶意破坏营商环境,“一条烟”也要严查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更新时间:2025/5/13      浏览:

近日,某地一些摊贩被要求每月上交一条香烟,并被告知是“统一交给城管”。此事经曝光后,相关部门迅速介入,对涉事人员停职调查,并依法依纪从严从快处理。

一条香烟价值可能不高,折射出的问题却不小。基层工作中,“微腐败”之所以易发且顽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基层干部认为吃点、喝点、拿点不算什么,更美其名曰“人情往来”。然而,祸患常积于忽微,不少干部的腐化堕落都是从一条烟、一顿饭、一瓶酒、一张卡开始的。媒体曝光后,当地部门雷霆出击,再次表明对违纪违法行为绝不姑息。

这种“零容忍”态度,是整治基层“微腐败”的必要姿态,也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举。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信用经济,有规则保障护航,各类经营主体才能安心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营商环境更是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潜力、活力的核心指标,甚至决定了资本、人才和技术的流动方向。从“脸好看、事难办”的官僚主义,到“吃拿卡要”的不正之风,再到违规干预和插手批办各类行政许可等事项的寻租行为,本质上都是损害营商环境以谋私利。因而,无论受害对象是个体户还是企业家,对于权力任性之举都必须动真碰硬、严查重惩。让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看得见公平、感受得到正义,才能引来和稳住金凤凰。

进一步涵养优质营商环境,在抓好典型案件查办的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做好制度完善。比如,建立群众投诉问题快速受理、响应、跟踪、办结、反馈的高效监督机制,让监督的探头延伸到摊位边、市场口,形成闭环管理、阳光运行的治理格局;比如,在队伍教育、作风建设上下更大力气,把“不能腐”的制度约束、“不敢腐”的震慑态势和“不想腐”的思想自觉融为一体,真正让基层干部清楚什么能为、什么不能碰;比如,各级党员干部端正对舆论监督的认识,敢于直面舆情……上述“收烟事件”,之所以快速解决、获得肯定,正是相关部门与舆论监督良好互动的结果。

治理的温度,来自法治的刚性;营商的信心,源于制度的笃定。任何假借权力伸出的手都必然被捉,保障地区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经济社会蓬勃向上。

大家关注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be2023@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红桥文创园5A号楼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