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以企业全生命周期为主线,系统总结2024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成效。这份报告的特殊之处在于,不再仅以单项指标展示优化成果,而是首次从企业设立、运营、融资、维权到退出的全过程展开剖析,明确将服务链条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从而体现出制度体系日趋系统化、法治化、便利化的战略导向。这一结构安排释放出清晰信号:我国营商环境的优化,正从碎片化改进迈向系统性变革,从注重审批环节效率向全面服务企业发展全过程演进。
去年,我国继续压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117项缩减至106项,大幅释放了准入空间。更有代表性的是“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持续推进,将以往多个环节拆解,繁琐的审批流程通过集成化、一站式服务实现重构。例如,企业开办环节,从名称核准、刻章、税务到社保登记,多个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一天办结,全面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这种政务服务的再造,不只是流程的简化,更是政府理念的深层转变,标志着“以企业为中心”的服务导向正在真正落地。
经营环境的核心在于公平竞争。而营商环境的不确定性往往源自监管不透明、执法不统一,这些正是改革要攻克的痛点。2024年,国务院颁布《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多地同步建立竞争审查工作机制,对地方政府出台的涉企政策进行制度审查,防止出现地方保护或行业壁垒。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实施快速确权、专利预警、司法维权一体化机制,为企业创新成果筑牢制度护城河。这种对公平环境和知识产权的双重保障,不仅维护了市场的“游戏规则”,也助力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成长的土壤。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中“企业退出”部分占据重要地位,标志着营商环境改革正在突破传统“重开办、轻退出”的片面认知。通过完善破产机制、推动简易注销流程改革,企业退出成本大幅降低。例如深圳、浙江等地试点“简易注销”新规,从申请到公告再到终止,仅需数天即可完成,极大提升了资源要素的流动性和再配置效率。这也体现出一个成熟市场应有的特征:不仅让“进得来”的企业活得更好,也让“退得出”的企业走得顺畅,减少经济“沉没成本”。
另外,《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所传达的“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体现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高度,也展示了制度型营商环境优化的新路径。从政策工具向政策系统转变,从“效率导向”走向“公平效率并重”,中国的营商环境正处于质的跃升阶段。
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一个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强吸引力。这份报告给出的,不仅是一套政策成果清单,更是一种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以制度为信,以效率为本,我国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也为全球企业投资中国提供坚实信心。(肖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