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经开区:“五维突破” 深化营商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跑出“加速度”

来源:咸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营商环境办公室、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营商环境监测陕西咸阳经开区站      更新时间:2025/4/8      浏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陕西省、咸阳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咸阳经开区紧扣 “三个年” 活动要求,做优叫响“优无止境,营在经开”服务品牌,聚焦 “五维突破” 行动,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推动营商环境从 “要素保障” 向 “制度创新” 跃升。

一、全生命周期服务,激发市场无限活力

(一)“一站式” 准入准营改革。推行企业注册、迁移登记及 “个转企”“一件事” 全程帮办代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

(二)“40% 份额” 惠企新政。在政府采购中明确预留 40% 份额面向中小企业,建立 “中小企业服务包”,提供政策解读、投标培训、融资对接等定制化服务。

(三)“四链融合” 创新生态。深化 “学科 + 产业”“学院 + 园区” 协同模式,构建 “众创空间 - 孵化器 - 加速器 - 产业园” 全链条培育体系。依托秦创原临空智港,引入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将在产学研合作项目覆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上持续发力。

二、全过程法治保障攻坚:筑牢公平竞争底线

(一)“三色预警” 政策监管。建立涉企政策 “红黄白” 三色预警机制,红色政策(如土地出让、税收优惠)实行 “管委会领导包抓+ 法律顾问审核”,黄色政策(产业扶持、人才补贴)由部门联合评估,白色政策(如办事指南、流程优化)即时公开。

(二)“综合查一次” 执法改革。推行 “无事不扰、有事必应” 监管模式,建立跨部门联合检查清单,整合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 7 个领域执法事项,实现 “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三)“信用 + 审批” 极简模式。搭建跨部门信用数据共享平台,对企业生产经营、纳税信用、合同履约等18项指标动态评估,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对 A 级信用企业推行容缺受理、绿色通道,审批材料减免 30%,办理时限缩短 50%。2024年为32家企业提供 “信用贷款” 2.1 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占比达85%。

三、全链条产业生态攻坚:提升开放合作能级

(一)“四位一体” 知识产权保护。建立 “梳理 - 储备 - 培育 - 申报” 工作机制,深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 “一对一” 服务,利用电子投屏、专题培训等方式提升企业保护意识。2024年新增专利申请 200 件,注册商标 150 件,设立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 3 个,提供维权指导 40 余次。

(二)“双港联动” 开放格局。依托秦创原临空智港,打造保税协同创新中心,开展保税研发、维修等业务;共建 RCEP 服务平台,争取设立咸阳经开区保税仓。联动辖区企业通过 “跨境电商 + 保税物流” 模式实现海外市场拓展。

(三)“集群培育” 产业升级。聚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打造 1-2 个优势产业集群,推动物流企业智能化转型。

四、全流程增值服务攻坚:打造高效政务标杆

(一)“拿地即开工” 审批革命。推行 “标准地 + 承诺制”“分阶段施工许可” 等改革,实现工程建设项目 “多证齐发”。依托预算一体化系统,建立涉企资金 “即到即兑” 机制,推行 “政策找企业” 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匹配企业需求,精准推送政策 150 余次。

(二)“24小时不打烊” 诉求响应。升级 “数字营商” 平台,开通 24 小时线上诉求通道,建立 “三级督办” 机制,咨询类问题 1 天办结,投诉类 3 天办结。

五、全维度纾困解难攻坚:增强企业获得感

(一)“三级联动” 问题兜底。建立 “管委会领导包案 + 部门协同办理 + 第三方评估” 机制,聚焦车辆乱停、占道经营等民生问题,依托 “12345” 热线、信访系统等平台,推动疑难诉求闭环处置。

(二)实行“红黄白” 质效评估。构建涵盖企业开办、项目建设、政策兑现等多个维度的评估体系,利用 “数字营商” 平台实时采集服务数据,对超时办理、群众差评等问题自动预警。“创新案例” 激励机制,设立营商环境创优奖,对获得省市级推广的典型案例给予表彰。

2025年,咸阳经开区将以 “五维突破” 行动为抓手,深化 “数字政府” 与 “四库” 体系融合,探索 “AI + 营商环境” 智能分析,推动服务模式从 “被动响应” 向 “主动预判” 转变,力争全年市场主体满意度突破 95%,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 “经开方案”。

大家关注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be2023@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红桥文创园5A号楼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