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分享→

来源: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企业服务中心)      更新时间:2024/1/26      浏览:

典型经验一

银川市持续深化改革

营商环境从“简政放权”到“亲商尊商”5.0版 有力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回升发展

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将每年7月19日设立为“银川企业家日”,“以城之名”致敬企业家。自2019 年开始,银川市营商环境实现了从1.0“简政放权”到5.0“亲商尊商”的迭代升级,五年时间共颁布979条具体举措,2019年、2020年连续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标杆示范城市,先后荣膺“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称号,营商环境有力优化,经济活力持续迸发。2023年1-9月,银川市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7.76亿元,以全区10%的国土面积、40%的人口,贡献了全区50.6%的GDP、59%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2%的进出口总额。其中4项指标增速分别高于全区、全国平均水平,3项指标增速位列全区第一(GDP增长7.3%,增速位居全国第三)。

水深则鱼跃,城强则贾兴。银川市以“五个坚持”为核心,全面促改革、抓实业、谋创新、优服务,打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运行呈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的重要保障。

一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银川市率先将分散在全市69家的511类987个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整合进驻市民大厅,先后开启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体化集成政务审批”“1230”三轮改革,发挥了“一枚印章管审批”的体制优势。立足新时代新阶段,银川市聚力打造“快办、网办、通办、联办 ”政务服务“四办”新模式,实现全市85.5%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55%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全程掌办”,企业开办3小时办结常态化,为创新创业培育优质“沃土”。截止到2023年9月底,全市各类经营主体总量达38.82万户,占全区总量的48.17%,每千人拥有经营主体133.62户,达到全国中上游水平,较2014年银川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前经营主体数量及每千人拥有经营主体数量均翻1倍

二是坚持发展实体经济。银川市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重点聚焦“三新”产业发展,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新食品产业及装备制造业等主导产业集群,培育了以葡萄酒、奶产业、枸杞、文化旅游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2023年1-9月,全市质效指标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80家,带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4.8%,增速位居西北五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6%,高于全国30.6个百分点,新能源产值同比增长3.3%、新材料制造业增长26.6%、新食品加工业增长8.5%。

三是坚持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银川市抢抓“东数西算”机遇,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融合化、品牌化,引进京洲集团数字加速器、中电算力、人工智能等场景企业,累计培育国家、自治区级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各类试点示范项目120余个,数字企业500余家,预计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态势日益强劲。2023年,银川获评全国“千兆城市”、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两项国家级荣誉。2023年1-9月,全市数字信息产业实现产值414.62亿元,同比增长23.14%,占GDP比重达37%以上。

四是坚持培育市场潜力。银川市始终将中阿博览会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十年来,已累计有112个国家和地区、24位中外政要、318位中外部长级嘉宾、60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会参展,“一带一路”交流渠道不断拓宽,对外开放水平有效提升,各项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在第二十三届投洽会上,因经济稳健,投资热力和产业活力、对外开展水平等优质指标,再次荣获“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称号,成为了中国城市投资的“新燃点”。2023年9月份,全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回升,企业在银投资市场潜力足、发展预期和信心强。

五是坚持亲商尊商优商。银川市始终坚守诚心,真情实意亲商暖企、全力以赴安商护企、旗帜鲜明尊商重企,让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坚定信心,在银川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创新创富。通过积极整合优化全市涉企服务资源,精心打造企业服务中心和企业服务大厅,建立健全企业家绿色通道、诉求直达等9项制度,升级设“5556666”全天候、全时段企业服务专线,开通“免申即享”政企通平台,提供送政策上门服务。在全区率先组建企业服务专员、独任审批师、项目管家等“六支队伍”,给予企业家礼遇,发放“企业家服务保障卡”等,为优秀企业家及其所属企业提供机场贵宾、社保绿色通道等服务。企业满意度由2019年的72.33%上升至2022年的89.19%,经营主体在银发展感知度更高。


典型经验二

多措并举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以优化服务促进生产要素更好流动

近年来,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加快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任务部署,针对企业反映的营业执照缺特色、异地办事多头跑、网办平台功能少等痛点难点问题,围绕提速准入、优化准营、畅通迁移等领域,不断优化为企服务环境、简化涉企审批流程、强化企业扶持力度,为企业夯底气,为市场增信心,全力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2023年,银川市累计在册经营主体39.239万户,占全区经营主体总量的48.3%,同比增长8.32%;办理企业迁移1356户,其中迁入银川企业693户,从银川迁出企业663户。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策落实,做优市场准入服务。一是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强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权威性,提高市场准入效能。扩大宣传范围,及时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在市政府、市发改委网站公布,扩大负面清单的知晓度,印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工作手册,发放给一线审批人员,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二是加强政策解读。在窗口受理和现场评审时,向办事群众解读负面清单内容;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等形式,推动各类市场主体了解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熟悉清单事项措施,正确使用清单。三是获批国家第二、西部首个“经营范围自主公示”试点,梳理4类10项645条银川特色经营范围条目,为71家葡萄酒、科技创新企业集中颁发特色经营范围营业执照,累计帮助167家企业展示特色品牌,助力优秀企业留银发展。四是推出企业开办“大礼包”等6项免费服务举措,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政府购买服务送出印章近1万套、电子UKey近2万个,免费开户1298家,免费邮寄688件、复印近8万张,为企业节约成本超150万元。

(二)消除政策壁垒,规范企业跨区域迁移登注册制度。一是依托“一网通办”平台,全面实行企业迁移调档全流程网上办理,着力破解企业迁移异地跨区域办事“多地跑、折返跑”难题,实行档案免费邮寄举措,进一步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全年合规办理档案迁移1356户。二是开展跨市域、跨省域“一照多址”改革试点,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放宽商事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的通知》,全面推行市域内、跨市域“一照多址”,实现营业执照全区跨市域办理“一照多址”登记备案无障碍,避免设立分支机构繁琐流程。三是与济南签订首个跨省域商事登记一体化合作协议,共同梳理形成统一规范登记模板,建立专职帮办代办团队,确定两地互认共办事项,推动两地商事登记业务跨省通办、数据共享、服务互通、优势互补。四是印发《银川市“首店经济”服务制度》,积极鼓励外地企业落户银川,为国内外品牌首次在银川开设门店提供全程服务,全面提升营商环境舒适度、开放度。今年已有博纳影院、MELAND CLUB等70个品牌实现了在银“首店”落户。五是落实“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次办”十心实事,升级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服务平台,新增“个转企”等6个模块,在线事项覆盖登记、变更、注销、歇业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方便企业异地网上办事,全年网办率达98.86%。

(三)加强跟踪问效,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专项清查。一是扎实做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工作。组织全市24个市直部门、1个自治区直属机构对2022年公布的304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面开展自查,大力清理规范行政审批、许可、备案等事项前置条件、审批标准和变相设置行政许可行为,公布《2023年银川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修订《涉企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清单(2023年版)》,严格落实清单之外无审批要求。二是开展“四级四同”事项梳理工作。组织市公安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等单位组成“四级四同”事项梳理工作专班,高效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极简办理全区试点任务落地。指导各单位填报“四级四同”事项极简办理梳理表,持续开展“四减一优”工作,法定办理时限压缩68.8%。开展下放事项“回头看”工作,先后到各县(市)区、园区切实了解四级四同、下放赋权等行政审批事项的运行情况。三是加强效能监管,组织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创新交叉联动走流程”等工作,组织相关人员下沉至政务服务一线,围绕违规设置准入迁移条件等情形,摸情况、找问题、提对策,已陆续整改问题共计69次,优化58项政务服务事项。

二、面临困难和期盼诉求

一是企业开办网上“一次办”仍存弱项和障碍。当前银川市企业开办网办渠道主要依托宁夏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通过该平台完成实名认证后,企业再登录税务、社保、银行等系统时,仍需再次实名认证,部门间认证信息标准不统一、不能共享互认等因素导致企业重复认证,存在线上“多头填”的问题。同时“一网通办”平台的企业登记注册信息,只能单向推送至税务、社保、医保、公积金等部门,但这些部门办理信息回流不畅,登记机关无法及时掌握相关业务办理情况。

二是畅通准入准营与防控风险隐患的矛盾突出。对于各类经营许可审批事项,其法定要件均有明确且规范的要求并在“宁夏政务服务网”等平台公开公示,登记机关无权擅自要求申请人提供其他额外的证明材料。我市各级登记机关均不同程度反映,出于个别特殊领域或行业安全考虑,存在监管部门要求登记机关在经营主体注册时审核非前置要件及许可,或查验不在审核范围的证明材料等“以审代管”的现象,存在违反“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经营主体提起诉讼的风险。

三是统筹开展“异地办”“跨域办”还有不足。目前,针对企业迁移、跨区域登记等“异地办”“跨域办”等事项,登记机关主要通过发函、邮寄等线下渠道或指导企业登陆其他地方业务平台进行申请填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理时效,亟需统一、规范、灵活的线上渠道应用。此外,受各地政策影响,不同省区针对同一事项的要件认定、办理标准不一致等问题依然存在,沟通协调成本较大。

三、相关对策建议

(一)统筹集约开展信息化建设。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间发展不平衡,财力差距较大,银川市政务信息化建设与东部发达省市相比,后发劣势明显。对比上海来看,上海市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建设投资超过4亿元,宁夏投资仅在千万级。此外,信息化业务系统建成后,还需要持续投入以进行日常维护、优化系统功能,从而满足日益变化的经济发展需要。因此,需要“全国一体化”的集约化信息系统建设,一方面更有利于节省财政资金,减轻欠发达省区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能够推进事项办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更好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审管数据互通互享互用,便利企业跨省域迁移和异地办事,推进生产要素流动顺畅。

(二)强化风险防控和标准统一。从今年调研情况来看,当前企业群众对我市企业开办速度满意度极高,且绝大多数申请人对拿证要求也并非唯“立等可取”不可。同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相关场合也表示不建议各级登记机关的“唯速度论”和大力推行“秒批秒办”,强调应注重提升办理质量与统一标准规范。建议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就更好防控企业登记注册风险,规范“一事一认证”、事项办理细则等方面予以指导,推动全国范围内“高效办成一件事”更好更快实现,以规范统一、兼顾安全的政务服务赋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三)优化异地办和跨域办服务。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加快构建,企业跨区域经营和异地办事需求日益增长,亟需推动更多事项就近办、异地办。建议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作为依托,推动身份一次认证、数据跨域共享、系统无缝衔接、标准全国统一,实现异地一站式网上办理。同时,支持和指导地方探索建立完善的收件、办事两地窗口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按需开设“远程虚拟窗口”,通过远程身份核验、视频交互、屏幕共享等技术开展“云办理”“云审核”,为企业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异地服务。

大家关注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be2023@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红桥文创园5A号楼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