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营商环境改革经验系列篇(五)

来源: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更新时间:2023/7/24      浏览:

  编者按: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2021年,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被列为广东省新发展阶段推进创造型引领型改革的重要任务。为展现近年来我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成效,现推出广东营商环境改革经验系列,供各地互学互鉴、共同提升。


  ● 第二十二篇

广州市优化不动产登记服务

保障疫情期间不动产登记“不停顿”

  针对疫情期间部分区域实施封控管理,为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群众跨域流动、现场跑动,切实维护生命财产安全,广州市不断优化“线上办理”“全城通办”“跨城通办”“不动产登记+N”服务,保障疫情期间不动产登记服务“不停顿”,实现不动产登记“居家办、跨区办、异地办、多点办”,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疫情期间办理不动产登记的便利度、安全感。

  一、主要做法

  (一)全面推行线上办理,实现“居家可办”。线上预约。通过“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广州不动产登记”微信公众号预约办理登记业务,减少人员聚集。线上咨询。推出不动产登记“E讯通”掌上指南,实现咨询服务“24小时不打烊”。线上查询。通过“广州不动产登记”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自助获取有关不动产登记信息。线上办理。通过网办系统,集成不动产交易、纳税、登记服务事项,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全流程网办”。

  (二)深化推进“通收通发”,实现“全市通办”。打破不动产属地限制,实行涉税存量房登记业务广州市通办。疫情期间个别区实施“封控”“管控”“防范”管理,申请人“足不出区”可办理全市范围登记业务,实现“跨区随心办”。

  (三)积极推进“跨城通办”,实现“异地可办”。运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技术,实现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不动产抵押、预告、查封、转移、变更、注销等高频登记业务“跨城通办”。点对点跨办,与深圳、珠海、清远、南宁等省内外城市签署合作协议,发布服务通告,设置通办窗口,提供线上线下双渠道跨办;线对线跨办,对接全国不动产登记网上“一窗办事”平台、省政务服务网等,提供线上途径跨办。

  (四)联合推进“不动产登记+N”,实现“多点可办”。推动不动产登记向中介、公证、法院、银行、民生部门等主体延伸。联合中介,可由房地产中介机构指导申请人完成登记信息查询、网办业务提交等。联合公证,申请人因不动产继承、遗赠、赠与、买卖、委托等办理公证事项后,可同步申办不动产登记。联合法院,实现省内法院办理查询、查封、解封、续控等业务“全程网办”。

  二、取得成效

  广州市自2022年4月1日至4月15日发生本土疫情期间,共办理不动产登记案件约4.2万宗,其中线上案件约9000宗,“全市通办”案件约600宗,跨城异地案件近800宗,各类“不动产登记+N”案件近1.4万宗,不动产登记信息自助查询约59万次。


  ● 第二十三篇

珠海市首创“链资信”

助力公共资源数据跨城跨平台共享应用

  近年来,随着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不断推进,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沉淀了大量的招投标相关数据,但由于缺少有效、可信的数据共享机制,无法对多方数据进行整合应用,造成了企业投标时的资料重复填报上传、企业业绩资质数据造假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珠海市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全程可追溯等技术特点,创新开发 “链资信”平台并于2021年6月21日上线运行,实现了行业部门、交易平台跨区域跨平台数据共享。投标人仅需在链上勾选,便可将企业的资质、业绩、信用等数据应用到投标过程中,降低了交易主体招投标成本,提高了公共资源交易配置效率。

  一、 主要做法

  (一)链上数据共享,延长服务链路。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平台,实现珠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各节点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平台)、市场监管部门、公安部身份证照信息及行业主管部门(如住房城乡建设部“四库一平台”)的数据汇聚、融通和共享,企业在投标,进行企业注册、资质评审、业绩核查、保函授信等操作时,无需重复填报企业基本信息、业绩、资质信息,直接从“链资信”库中获取,经解密后可直接使用,减少企业信息录入的同时提高了数据权威性。

  (二)链上数据存证,交易全程追溯。从区块链平台获取的“链资信”数据,可实现企业投标申报历史业绩、资质等数据跨地区跨平台的源头查证和交叉验证,同时,所有投标使用记录均上链存证,在评标结束后,企业的投标所用资质、业绩等资料全部在交易中心网站公开。企业资质、业绩等数据链上获取,链上应用,链上公示,投标使用记录链上存证,实现了交易信息全过程公开、交易记录全过程留痕。

  (三)链上数据应用,强化智慧监管。在建设工程领域建立数据共享通道,将建设工程招标后的合同信息、履约情况及投诉处理等信息上链,形成工程招标、项目履约的数据闭环,供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抵赖、难以篡改的特性,实现市场主体、中介机构和交易过程信息的全面记录,为审计部门的项目跟踪审计提供完整可信数据支持。

  二、取得成效

  链资信在建设工程交易领域的应用是区块链数据诚信应用的首次尝试,从数据共享、应用、存证、公开四个维度,打造了一个以应用驱动的数据价值提升体系。截至2022年1月31日,共沉淀资信数据1579条,业绩数据430条,获奖数据542条,资质数据607条。

  下一步,珠海将不断扩大应用范围,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履约、资质、业绩数据共享;探索链上数据跨中心、跨部门、跨境合作共享应用。


  ●第二十四篇

湛江市首创用电报装物权证明“线上审批”

打通办电服务“最后一公里”

  开具用电报装物权证明是办理用电报装的必要手续之一。基层群众办理用电地址物权证明审批手续需要跑村(居)、镇(街道)、各县(市、区)等多个部门重复提交纸质材料,办下来普遍要盖3至5个公章,审批手续繁琐且耗时长。为破除用电报装“来回跑”难题,2021年6月,湛江在全省首创用电报装物权证明“线上审批”,着力打通办电服务 “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群众办电便利度和用电获得感。

  一、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2021年5月,湛江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出台《湛江市推行用电报装物权证明“线上审批”工作方案》,将用电报装物权证明作为“获得电力”一件事主题服务,部署在湛江市范围内试点推广“线上审批”,统一、简化审批流程;细化明确相关工作任务、责任部门、完成时限等事项;定期组织召开推进会,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问题。

  二是上线推广审批平台。2021年6月,湛江市遂溪县洋青镇上线用电报装物权证明“线上审批”平台,试点推行用电报装全流程网上办理。申请人通过平台提交物权证明审批申请并在系统发起流程,经由当地村委会服务网点、镇政府相关部门后台流转审批。平台自动记录全流程各环节的经办人、办理时长及审批意见等信息,申请人可通过政务服务网实时查询审批进度。目前,该平台已在遂溪县全县推广,下一步计划于2022年底前在湛江市范围内推广应用。

  三是严控审批时限。自申请人在平台提出物权证明审批申请,至最后一个部门完成审批,全过程总时限不超过5个工作日,申请人最快可在当天拿到审批证明。审批不通过的,需一次性告知审批不通过原因。审批即将到期或已超期的,系统自动对审批人员提醒及督办。湛江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每月统计通报审批办理情况,压实主体责任。

  四是自动推送结果。审批完成后,系统自动通过短信形式将审批结果推送至申请人和辖区供电部门。供电部门根据即时上传的审批结果,主动联系并引导申请人通过互联网渠道办理用电申请,次日即可完成用电报装。

  二、取得成效

  截至2022年6月,遂溪全县累计完成线上审批197宗,平均用时4.5个工作日,与线下1-2月的审批时长相比大幅下降,便利度大大提高,办电便利度和用电获得感明显提升。


  ● 第二十五篇

深圳市推动粤港澳税务服务融合

促进跨境涉税执业、服务和投资便利化

  香港回归25年来,深港合作不断深化,深圳对港澳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港澳居民跨境办税更加频繁。但长期以来,内地严格的执业资格认定制度提高了港澳人才到大陆就业的门槛,复杂的税收制度增加了港澳企业的办税成本,新冠肺炎疫情给两地人员流动带来极大的不便。为破除制约粤港澳三地融通的制度壁垒,深圳市税务局在促进涉税人才引进、优化税费服务、跨区域税收协作三个方面率先探索突破。

  一、主要做法

  (一)率先落地港澳涉税人士跨境执业。长期以来,资格考试难、限制条件多、政策落地难制约港澳人才引进,深圳市税务局落实综合改革授权试点,探索实施便利境外涉税专业人才执业制度。探索跨境执业。就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执业出台管理办法,将执业资格考试改为执业登记,取消执业天数、持股比例等限制,吸引港澳涉税专业人士跨境执业。深化学会合作。与香港、澳门税务学会签订合作协议,围绕优化政务服务、探索标准体系、建立合作机制等六方面达成合作,通过举办政策宣讲会、制定本地化指引、一对一辅导培训、集中资格初审、定期信息交换等举措,为港澳涉税专业人士来深执业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二)率先打造衔接港澳的税收服务体系。为满足疫情期间港澳企业和个人跨境办税需求,深圳市税务局推出“深港澳办税易”,推动深圳税务服务事项在港澳无差别、便捷化办理。高频涉税业务跨境办。以香港、澳门导办点为依托,通过“线下辅导+线上自助”联动,实现申报纳税、税收优惠享受、国际税收业务等8类105项高频涉税服务远程无差别办理。深挖港人港企办税需求,推出“传真咨询”“邮寄办”等特色办税服务。税费服务多语种办。提供粤语、英、西、德、日、俄等多语种服务,推出《外籍个人新个人所得税政策简明指引》《非接触式办税》多语种办税指南。

  (三)率先建立国际税收协同管理机制。大湾区内地9市和港澳在税制结构、税率设置、征税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深圳市税务局率先探索国际税收确定性合作管理机制,推动打造粤港澳区域税收“治理共同体”。实行税收协定管理区域协同。建立工作机制,推行税收协定管理一地受理、湾区共认。港资企业周大福珠宝集团作为首家签订《税收协定待遇协作管理备忘录》的企业,从之前需要分别向5家税务机关提供资料和接受后续管理简化为仅需向任一税务机关提供,办税工作量降低70%。探索国际税收事项“事先裁定”。跨境投资往往面临税收不确定性风险,加之大企业涉税业务比较复杂,一旦政策适用错误,补税金额较大,还可能需要缴纳滞纳金和罚款。为此,深圳市税务局创新推出“事先裁定”服务,就跨境企业未实施但明确具体安排的交易请求(具体包括跨境股权转让税务处理、非居民企业提供技术的特许权使用费与劳务判定等六类)预先作出税法评价,以便纳税人对其未来交易架构的税法处理、风险和后果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

  二、取得成效

  一是为其他领域跨境人才引进和执业提供税务样本。截至2022年7月,已有69位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完成跨境执业登记,7家联营税务师事务所完成工商登记并实际开展业务。二是为深港政务服务融合提供税务经验。前海管理局将深港澳政务服务事项延伸到商事登记、社保服务等领域,形成“一站式”港澳服务平台,提供223项政务服务事项。三是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贡献税务力量。税收协定待遇协同管理机制启动以来,已完成4单,减免税款7.09亿元;国际税收事项事前裁定制度已受理4户企业申请,涉税金额16.9亿元。


  ● 第二十六篇

广州开发区推出“智政务+新邮政”服务

搭建政务服务高效办事通道

  针对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出现的材料不齐、来回跑、多处跑、排队时间长等难题。2020年4月,广州开发区行政服务管理中心在全国首推“智政务+新邮政”服务机制,利用邮政网点设置服务专窗、组建政邮专员队伍上门服务、投放自助办理智能终端、开通政务专递收取补正材料,进一步延伸政务服务半径,填补服务空档期,群众办事更高效更便捷。

  一、 主要做法

  (一)“政邮网点就近办”实现“不断档、不打烊” 。利用邮政网点覆盖范围广、分布均匀、节假日正常营业等优点,选取10个人口密度大、业务需求多的邮政所挂牌“政务服务便民点”,增设“政邮专窗”,政邮专员提供咨询、引导、身份认证、信息采集、材料收集、初审等服务,并将收取材料免费送达政府部门进行审批,审批批文在线秒达或者邮递回群众手中。该模式有效填补了区、街镇政务中心的服务空档期,实现政务事项“就近办”、政务服务“不断档、不打烊”。

  (二)“政邮专员上门办”实现“居家可办、一次搞掂”。组建政邮专员队伍并进行业务培训,专员通晓530个“上门办”事项的受理标准和知识点,熟练掌握智能终端操作。群众可通过黄埔“政务雷达”微信小程序预约“上门办”服务,政邮专员在收到订单后1小时内上门进行身份认证、信息采集、材料初审,并及时把材料送达区政务服务中心相关审批部门进行审批。该模式把政务服务“综合一窗”前台服务延伸至家门口,形成“前置服务、在线申办、专线流转、快递到家”的政务服务流程闭环。

  (三)“智能终端自助办”实现“不见面、零跑腿”。在黄埔邮局、鱼珠街邮局等多个邮政网点及街镇、社区、园区等共47个场所部署了52台政务智能一体机,为群众提供涵盖商事登记、社保、劳动就业、人才引进、公积金、不动产登记、法律援助、海关证明等多个业务领域的自助办理服务,实现2252 个事项在线查询和办理,100 个事项智能秒批(核)。

  (四)“政务专递替你跑”实现“容缺办理、最多跑一次”。推行窗口受理缺件“替你跑”服务模式,群众在办事过程中发现缺失材料时,窗口工作人员当场告知申请人所需补正的材料,申请人签订《材料补正通知书》,承诺在规定时限内提供真实有效材料后,即可领取“替你跑”政务专递信封。申请人使用“替你跑”政务专递补寄材料,可通知政务专递人员上门取件,免费将申请材料寄送至指定窗口,完成材料补正,有效避免群众因缺失材料而白跑、多跑。

  二、取得成效

  2021年至今,广州开发区通过“智政务+新邮政”系列服务,累计免费为群众上门收取材料、邮递审批批文、补寄申报材料3.5万余件,为群众节省费用约43万元,有效织密政务服务“一张网”。


  ● 第二十七篇

佛山市探索破产重整案件融资模式

解决破产企业融资难题

  破产案件处置过程中,职工安置、恢复生产经营、支付破产费用等均需资金支持,而资产变现与资金支出经常不同步,使得破产企业的融资需求尤为迫切。但企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往往因征信受限而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为破解破产企业融资难题,佛山市法院联合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通过系统设计融资模式、搭建投融资需求对接平台、完善监管机制,满足破产企业融资需求。

  一、主要做法

  (一)签署框架协议,系统性构建破产企业重整投融资模式。佛山市破产人管理协会与中国信达广东分公司、广东粤财资产管理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签署《佛山市破产投融资服务项目合作协议》,建立困境企业融资支持机制,形成“银行+民间资本+破产企业”融资模式。佛山市破产人管理协会与顺德农商银行等5家银行签订《关于解决佛山市破产企业融资问题的备忘录》,5家签约银行在符合授信审批条件的前提下,每年累计可向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提供25亿元额度的授信支持,形成“银行+破产企业”融资模式。

  (二)搭建对接平台,提高融资匹配精准性。破产重整过程中的融资涉及资产处置、投资人招募、融资渠道接洽、管理人履职监管等多个环节,为进一步打通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与资金流通渠道,佛山市中院搭建破产重整投融资平台并对接破产案件一体化管理系统,管理人直接通过破产案件一体化管理系统将债务人资产负债情况、企业重整、破产财产处置等信息归集发布至重整投融资平台进行集中展示;债权人、债务人、金融机构、投资人等各主体均可独立自行登录操作,数据实时共享交互,更好匹配破产企业和潜在投资主体的投融资需求。同时,佛山市破产管理人协会联合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科技企业,依托其大数据资源及云计算能力, 提供项目推介、交易撮合、评估询价、拍卖物流等资产处置服务,提升破产资产的处置价值和重整投融资效率。

  (三)完善监管机制,保障融资资金安全。为提升金融机构融资风险可控性,佛山市中院与佛山市金融局、银保监会佛山分局、人民银行佛山中心支行联合签署《关于开展破产程序中融资工作的备忘录》,将鼓励创新和控制风险一体结合。一是规范破产企业融资程序,明确由破产管理人提出融资申请,融资机构初审通过后,提交债权人会议表决,最终经人民法院确认后,融资机构再完成审批手续并放款。二是规范融资规模和利率,规定相关利率与服务费等费用不超过LPR+450个基点,融资金额原则上不能高于可供处置资产评估价的30%,从利益上平衡各方需求;三是规范资金回收,明确破产程序中融取资金为共益债务,出借人可根据清偿顺位请求获得清偿,从回收保障上增强出借人信心。

  二、取得成效

  2021年,佛山共18家企业通过司法程序重整成功,占全省重整成功总数的1/3.盘活资产逾56亿元,并接连出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破产融资案例。2022年1月24日,广东千山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中,由顺德农商行直接向破产企业提供贷款200万元,实现了破产企业向银行直接融资的重大突破。

大家关注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be2023@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红桥文创园5A号楼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