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全省2023年度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提升“办理建筑许可”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江西省人民政府网站      更新时间:2023/6/25      浏览:

关于印发全省2023年度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提升“办理建筑许可”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的通知

省直有关单位,各设区市、赣江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为贯彻落实中央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省委、省政府优化升级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现将《全省2023年度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提升“办理建筑许可”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附件:1.全省2023年度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提升“办理建筑许可”营商环境工作方案

  2.2023年度全省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升“建筑许可”营商环境评价任务台账

  3.2023年度“办理建筑许可”营商环境部门评分细则

  省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

  制度改革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代章)

  2023年6月14日

  附件1

全省2023年度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

改革提升“办理建筑许可”营商环境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升级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的部署要求,持续深化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提升全省“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水平,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部署要求,持续深化工程建设审批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工程建设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补短板、强功能、提效率,助力项目建设加速,充分激发市场经济活力,切实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打造“办理建筑许可”第一等营商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工程建设审批“一个标准”

  1.统一清单和规范。结合实际,优化完善我省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事项清单,将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备案、第三方机构审查、市政公用报装接入等事项全部纳入。省直相关部门要逐项制定本部门相关事项实施规范,加强指导监督。各地负责审批的部门要逐项认领,规范实施,不得额外增加或变相增加办理环节、申请材料等,严格按照公布的办事指南实施审批。[牵头单位:省政务服务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责任单位: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赣江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2.统一中介服务管理。梳理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各审批阶段所需的中介服务清单,逐项明确服务标准,统一中介服务事项名称、成果提供形式,办事流程、监管部门,规范收费标准。建立由建设单位和审批部门同时评价的中介服务质效“双评”机制,加强对中介服务违法违规不良记录信息归集。规范“多测合一”实施,完善“多测合一”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实行测绘事项分阶段“合一”,深化各阶段“多测合一”成果共享互认及应用,切实减少建设单位委托次数,避免重复测绘。[牵头单位:省政务服务办、省自然资源厅;责任单位: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赣江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3.统一市政公用服务。将水电气信设施综合报装纳入综合窗口,公开服务标准和费用,推行“一站式”集成服务。各地市政公用服务单位应主动对接,在项目策划生成阶段提前开展技术指导,落实接线位置,对于市政公用接入工程涉及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绿化许可、道路挖掘占用许可等实行全程并联办理,探索建立工程项目市政公用服务评价机制。[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通信管理局、省电力公司;责任单位:各设区市、赣江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4.统一窗口综合服务。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建设管理,加强窗口人员业务培训,窗口办事指南要与“一窗”“审批系统”办事指南同步更新。各地窗口要配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小赣事”,免费为企业提供优质帮办代办服务。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各种形式咨询辅导,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等制度。[牵头单位:省政务服务办;责任单位: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赣江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二)加速项目前期“一链办理”

  5.提升业务协同效率。加快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监督系统建设,不断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策划生成机制。统筹相关审批部门、市政公用服务单位建立合作机制,按照项目情况,提出项目策划意见和规划建设条件,推动项目后续快速精准落地。对社会投资备案管理的产业类项目,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积极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制度供地,积极探索“带方案出让”“拿地即开工”等应用模式,在土地出让前,由自然资源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市政公用服务单位,开展地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水土保持方案、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等工作,在拟出让地块取得规划条件后,形成“用地清单”,“用地清单”在土地出让后一并交付土地受让单位,并作为项目审批管理、技术审查的主要依据。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帮办代办服务,工程建设许可与施工许可阶段事项同步办理。[牵头单位:省自然资源厅;责任单位: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赣江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6.提升区域评估水平。明确区域评估责任主体、评估区域和范围。对适宜开展评估的区域和事项,做到区域评估全覆盖。区域评估成果经相关主管部门确认后及时公开,并对接业务协同和工程审批系统,供建设单位免费使用,免除或简化单项评估。鼓励推行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在土地供应前,由自然资源等相关主管部门开展地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水土保持方案、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修复、文物资源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等工作。涉及使用林地、湿地、草地、自然保护地的,由林业主管部门进行用地审查;涉及地块周边管线连接点、公共设施连接设计规定、供水供电或通讯迁改等,向当地主管部门征询意见。评估结果和意见清单在土地供应后一并交付用地单位。[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地震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林业局等部门按照职能负责;责任单位:各设区市、赣江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三)完善优化审批流程

  7.分类优化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设计方案审查)等事项审批流程。各地政府细化分类会议审议情形及时限,减少非必要的政府会议审核程序。结合实际优化既有建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电梯加装、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市政管网更新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细化免予施工图审查、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项目类型和具体条件。对需编制环评影响报告的城市道路、生活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厂等项目,位于相同市或县行政区且项目类型相同的,可“打捆”开展环评审批。[牵头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责任单位: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赣江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8.优化施工许可和联合验收新建房屋和市政项目施工许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人防质量监督、消防设计审查等合并办理。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条件,探索实施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优化联合验收方式,根据项目分类差异化纳入联合验收事项清单和流程,实行联合验收的项目,无需单独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凭联合验收合格意见书直接备案,并推送至不动产登记等相关部门。符合项目整体质量安全要求、达到安全使用条件且履行了法定义务的前提下,对满足使用功能的单位工程,单独开展联合验收,验收合格后可单独投入使用。[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国动办;责任单位: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赣江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四)推进审批系统优化升级

  9.数据共享促“一网通办”。深化工程审批系统与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收件。全面推进工程审批建设项目缴费“一网通办”。8月底前,完成各地所有市政办理业务系统与工程审批系统对接,不动产登记系统成功订阅工程审批系统数据,实现“交房即可办证”。各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部门要深化“多测合一”成果共享互认及应用,通过工程审批系统在线获取“多测合一”测绘成果,切实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在线办理。加强工程审批系统运行维护和数据安全管理,实行省级多渠道备份和异地交叉备份。[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政务服务办、省信息中心;责任单位: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赣江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10.全面推行电子化应用。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电子化应用工作方案,8月底前,全面实现审批事项全流程应用电子证照,推行审批事项电子材料,大力推广电子印章及数字签名,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在后序环节办理中一律免于提交。优化审批“线上评审”“远程会审”,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实现“一键归档”。开展业务培训,各地小赣事应全面掌握电子化应用程序。[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政务服务办、省信息中心;责任单位: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赣江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五)加强项目建设全程监管

  11.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制度。将缴存保证金的单位名单及对应的工程名称在政府或部门门户网站公布,加快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探索根据诚信情况实施差异化缴交政策。鼓励企业使用银行保函、工程担保公司保函或工程保证保险等非现金形式缴交工资保证金,减轻企业资金负担。[牵头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责任单位: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赣江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12.健全审批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工程审批系统,对本地区项目全流程审批进行常态化监管,分析研判审批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推动解决。持续整治“体外循环”和“隐性审批”问题,不得增加预审或指定机构事先审查,不得线下预审线上补录。明确容缺+告知承诺制审批事项的工作规程和监管规则,在规定时间内对履行告知承诺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承诺的,要依法撤销行政许可,并追究申请人相应责任。对实行“超时默许”审批的事项,由主管部门及其负责人、经办人承担“超时默许”办件责任。严格技术审查、专家评审、现场勘验等环节管理,指南中未纳入的不得增设,指南中纳入的要明确办理的具体流程和完成时限并纳入系统进行用时管理。[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责任单位: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赣江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13.完善分类监管机制鼓励在策划生成阶段或施工许可阶段根据工程类型、规模大小、技术复杂程度、人员密集程度、参建单位等因素,由监管部门确定工程风险等级,合理确定重点检查和随机抽查比例和频次。试行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鼓励支持企业提高规划建筑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水平。强化工程建设项目相关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加快推动工程审批系统与建筑市场和质量安全监管系统的协同应用。[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责任单位: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赣江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统筹协调各设区市、赣江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要承担改革主体责任,省直有关部门担负起推进改革的工作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判和解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和工作机制,协同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方案主要工作任务分解形成任务台账(见附件2),明确细化具体措施、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并压实到具体部门、人员。

  (二)强化督促落实。各设区市、赣江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省直有关部门要强化工作调度,及时报送改革进展情况,联席会议办公室将通过省级监管平台,加强分析研判,了解各地改革进展,发现问题办件,每月进行通报,对任务推进不力和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单位,进行约谈或实地督导。通过省级监管平台建立“办理建筑许可”监测模块,实时汇总、统计、查询“办理建筑许可”主要指标数据情况,作为营商环境部门评价依据。

  (三)强化宣传引导。利用审批窗口、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和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对改革举措、相关政策和取得的成效进行宣传和舆论引导,增进社会公众了解和支持,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和关切,为顺利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对审批人员、代表人员、中介服务机构、市政公用服务企业等有关各方的宣贯培训,提升主动靠前服务的意识和水平。制定年度改革主要攻坚课题项目,以“揭榜挂帅”形式由各地认领实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image.png

大家关注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be2023@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红桥文创园5A号楼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