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这不仅是一句承诺,更是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服务企业的生动实践。2025年以来,亨通(惠民)电能、好美居冷链物流、和美集团等企业纷纷以锦旗致谢、电话传情,点赞惠民县服务专员在项目落地、土地保障、品牌塑造等方面提供的高效、贴心、一流帮办代办服务。这一面面锦旗、一声声感谢,正是对惠民县营商环境建设最有力的褒奖,也见证着 “滨周到・惠办事・办实事” 理念在企业心中生根发芽。
一、创新机制破堵点,跑出项目落地“加速度” 在项目建设领域,“招引易、落地难”是诸多企业面临的困境。亨通(惠民)电能科技高端铝及铝合金电缆项目作为省双招双引重点项目,承载着惠民县产业升级的期望。该项目隶属 “十强产业”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年产能达铝芯、铜芯电缆5公里,将彻底改变惠民县长期依赖铝水、铝棒等初级产品的产业格局。然而,项目启动初期,企业负责人孙栋却因审批、落地等环节忧心忡忡,深恐错失市场先机。为助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惠民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登国化身助企先锋,联合审批、国土、水务等部门组建“项目管家”“审批管家”服务团队。创新构建“产业办对接项目、联商会评审项目、落地办推进项目、兑现办落实政策”全链条工作机制,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现项目进度的精准把控。同时,推行“联合评审+十证联发”一站式服务,大幅压缩规划设计、施工许可、能评环评等手续办理时间。此外,积极对接省电线电缆行业协会,为企业跨省交易产能指标提供全程指导。最终,该项目从首次洽谈到签约落地仅耗时77天,从开工建设到投产运营仅用6个月,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惠民速度”。孙栋感慨道:“在这里,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深刻内涵。项目投产以来,多次迎来省委、市委主要领导调研指导,这不仅是对企业的认可,更是对惠民营商环境的高度肯定。” 二、精准服务疏痛点,激活土地要素“新动能” 好美居智慧冷链物流园项目作为山东好美居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标杆之作,在建设初期遭遇土地指标短缺的难题。惠民县自然资源规划局惠企政策宣讲团和专业服务小分队联合行政审批局、发改局等部门迅速行动,主动深入企业一线,精准摸排项目需求与实际困难。经多方沟通协调,成功将项目申报为2024年市重点项目,为企业争取到 84 亩宝贵土地指标。为确保项目快速落地,国土专业服务小分队还开启“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模式,开辟“绿色通道”,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优化土地招拍挂流程,有效缩短审批周期。“审批管家”团队更是将办公场所前移至项目现场,创新推出增值化服务,从施工单位总承包、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到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水电气暖网联合报装,全方位解决项目建设难题,助力企业顺利取得施工许可证。该项目的建成,填补了惠民县及周边县区冷链物流领域的空白。公司总经理朱希龙激动地说:“政府部门的优质服务和助企专员的全力支持,让我们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也坚定了我们在惠民深耕的决心。” 三、多维赋能补弱点,塑造企业品牌“金名片” 山东和美集团作为惠民县畜牧行业的领军企业,虽已形成饲料加工、肉鸭养殖、肉品屠宰、商贸物流一体化的产业格局,但品牌影响力不足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企业提出争创国家级、省级荣誉的目标后,惠民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召武迅速响应,牵头成立专项服务专班,围绕“补短板、强优势、塑品牌”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服务专班一是通过“政策解码+靶向辅导”,帮助企业梳理全产业链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模式,量化带动农户增收数据,有效破解申报“信息差”;二是实施“资源嫁接+要素赋能”,推动企业与山东省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引入新生产线实现产品链延伸,并协助企业申报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领域奖补项目,成功获取46万元资金支持;三是采取“流程跟踪+动态优化”,安排专人全程协助企业编制申报材料,指导企业强化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打通申报“快车道”。在政府、企业与多方协同努力下,山东和美集团先后斩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山东知名品牌”等殊荣,入选山东省首批农业领军企业名单,并荣登2024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榜单,实现品牌建设的重大跨越。 惠民县营商环境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李强介绍,今年以来,惠民县紧紧围绕市委“113388”工作体系和县委“1357”推进落实体系,以市《优化服务企业机制》为指引,构建起由县级领导、部门单位、镇办干部组成的三级联动帮包体系。37名县级领导精准帮包200家工业规上企业,30支县直部门惠企政策宣讲和专业服务小分队覆盖385家重点“四上”企业和拟纳统项目,1262名镇办助企专员实现全县1.3万余家市场主体服务全覆盖。各级服务专员始终秉持“人人事事都关营商环境”“时时处处建设营商环境”的理念,以实际行动让 “滨周到・惠办事・办实事”服务品牌深入人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