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示范区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

来源:济源日报      更新时间:2023/11/10      浏览:

  1.数字化仲裁赋能 要素式办案改革 开创济源劳动争议仲裁新“枫”景

  近年来,河南省济源示范区人社局针对新冠疫情影响劳动争议纠纷多发点矛盾区,着力破解群众维权奔波难、案件超时限等难题,加快数字化赋能、探索要素式办案,率先在全省建成“云上仲裁”线上庭审系统并推广使用。一是在全省率先成立济源法学会法治人社研究会,吸纳行业骨干、专家学者入会,为群众开展劳动争议案件法律咨询服务320余次、法律援助35起。二是在全省率先建成并推广使用“云上仲裁”庭审系统,实现“足不出户开庭,指尖轻触维权”。三是在全省率先实行要素式办案,强化立案环节分流,为群众维权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四是对标河南省调解组织“四配套五公示六统一”建设标准,建立健全济源示范区“市-镇-村-企业(工商业园区)、行业商会”四级多元调解网络。2022年以来,济源示范区通过“云上仲裁”线上庭审57起、签署调解协议13起,实现防疫办案两不误,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41.41万元。该局荣获全国法治人社建设优秀单位(全省仅3家),在全省法治人社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并受邀参加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治工作座谈会。《人民日报》刊发《济源:化解小矛盾,构建大和谐》专题报道,浏览量达16.5万人次。

  (济源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统筹谋划 依法赋权 积极探索镇(街道)综合执法改革新路径

  济源围绕“真放权、放真权”,率先在镇(街道)探索开展综合执法改革工作,立足镇(街道)现实承接能力,首批依法赋予11个镇60项行政处罚权、5个街道30项行政处罚权,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一是立足济源实际,确立“先完善机制、后启动实施”的放权思路,按计划、有步骤设计改革实施“路线图”,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二是16个镇(街道)全部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搭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平台。采取“考试选拔、按需调配”的方式,向镇(街道)下沉316名工作人员。三是明确行政处罚权依法交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相对集中行使,镇(街道)接受放权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截至目前,共立案办理各类行政处罚案件400余件,基本实现“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的改革初衷,轵城镇创新利用网络平台,首次办结消防行政处罚案,有力提升辖区基层治理能力水平。思礼镇调度336个数字平台,开展24小时值守巡查,实现镇区及重点场所全覆盖。北海街道针对九小场所等沿街门店的事故易发点位,制作警示牌逐户张贴,防患于未然。2022年在省司法厅举办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业务视频培训班上,济源作了典型发言,济源做法受到省厅充分肯定。

  (济源示范区司法局)

  3.推动“五端”优化 助力济源税收营商环境再提升

  济源税务部门从纳税人缴费人视角出发,以科技驱动让纳税人缴费人在办税过程中体验更好更优。一是优化“呼端”,串联12366纳税缴费服务热线数据、纳税人实名信息、办税缴费数据以及办税行为数据等,做好数据归集分析,构建纳税服务反向改进机制,实现热线与服务深度融合。二是优化“桌端”,创新运用机器人实现电子税务局操作流程自动化处理,率先开发财务报表事前审核智能小程序提高报表准确率,提升电子税务局操作体验。三是优化“掌端”,实现手机端“河南税务APP”“豫事办”等便捷式办理房屋征收交易业务。四是优化“窗端”,设立疑难问题处理专窗、简事快办专区;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1+2+8+N”立体办税场所,推进办税缴费便利化。五是优化“云端”,聚焦留抵退税工作中多发易发的问题,梳理优化12个留抵退税风险指标;通过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实现金三业务系统(税务端)部分审批业务的7×24小时自动维护,推动大数据技术在服务领域运用。2022年度济源税务部门办税服务厅业务平均处理时长2分4秒,居全省第五,留抵退税风险模型在全省推广应用。

  (济源示范区税务局)

  4.全省首创“我要找电工”微信小程序 实现服务“零距离”

  建立“我要找电工”微信小程序,建立客户与客户经理之间的直接联系,使客户诉求得到及时解决。一是多个平台先融合,构建可用性“我要找电工”微信小程序。实现客户位置信息精准获取、归属区域准确计算、真实数据有效保护。二是服务信息再输入,创建全面性“我要找电工”微信小程序。将每个网格电力客户经理的服务区域在地图中进行精准绘制;在每个服务区域中输入相应网格电力客户经理的姓名、电话、照片。设置后台管理权限及时更新维护信息,确保“我要找电工”小程序的应用在服务区域、服务信息等方面做到全面性、准确性。三是积极宣传全推广,建立应用性“我要找电工”微信小程序。通过微信朋友圈转发、在公司微信公众号开设“我要找电工”专栏、制作分发专题宣传页、宣传扇等方式,对“我要找电工”微信小程序进行广泛宣传,上线第一天,小程序试用次数突破1万次。2022年,公司业务处理满意率和客户诉求一次解决率位居全省前列;“我要找电工”微信小程序受到国家电网公司充分认可、表扬,并在全省推广。公司“办电+办企”同步申请、“开门接电”等相关典型经验入编国家发改委《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

  (国家电网河南济源供电公司)

  5.招标投标领域全省率先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

  随着全流程电子化招标投标迅猛发展,对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提出了更高要求。2022年7月18日,济源示范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营商环境的通知》,要求所有工程招标项目(涉密项目除外)均采用远程异地评标。实行建设工程进场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全覆盖,从空间上杜绝评标专家人为控制评标现象。与此同时,更好实现了专家资源共享,助力公共资源交易,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缓解疫情防控压力。从100%“不见面开标”到100%远程异地评标硬举措的实施为企业减少招标文件费用和标书印制、交通差旅费,降低投标时间成本,赢得了服务对象的广泛好评。与此同时通过实现项目跨省域、跨市域、多地联动进行远程异地评标,有效解决了本地专家数量不足、专业类型不均衡等问题,为营造“清廉招投标”环境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截至10月底,2023年招投标领域远程异地评标221个,省外远程异地评标率达12.2%。最大限度实现区域资源和专家资源协调共享,减轻企业负担。实行建设工程进场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全覆盖,评标过程公平公正,从空间上杜绝评标专家人为控制评标现象。

  (济源示范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6.立足实际 借鉴经验 打造济源特色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品牌

  财政金融局以惠企、利企、便企为导向,从融资信贷纾困、扶持中小企业、推进全流程电子化等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持续激发企业活力,着力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和质效。一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适宜中小企业提供采购限额标准内的,专门向中小企业开放。预留预算总额30%至40%适宜项目专门给中小企业,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比例60%以上。二是降低采购成本。全面免除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免收标书费用。三是提升政府采购透明度。开放政府采购现场观摩,全面公开评标结果,实行“全链条”可视化管理,行政裁决质效大幅提升。四是强化监督管理。加强采购人管理,严格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入库管理、随机抽取使用制度。五是强化信用结果运用。加大跨部门共享信用联合惩戒力度,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截至2023年10月底,174家预算单位完成254个政府采购项目,采购金额49624万元,节约资金2101万元,节约率4.2%。网上商城交易额3032.89万元,其中“济慧采”交易额2590.89万元。通过政府采购合同融资累计为17家中小企业发放30笔贷款2821.2万元,比上年同期2482.4万元增加338.8万元,增幅13.6%。在全国政府采购监督峰会组委会、《政府采购信息报》、政府采购信息网组织的全国政府采购机构联合评比中荣获2022-2023年全国“政府采购先进监管机构”称号。

  (济源示范区财政金融局)

  7.柔性执法出新招 济源两级法院“五预工作法”为企纾困解难

  济源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全方位提升审判工作和司法服务水平,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展现担当和作为。一是“诉速办”,深化“简案快办、类案示范”工作机制,“三管齐下”最大限度缩短企业诉讼用时。二是“在线办”,信息多走路,群众少跑腿。积极地将科技与司法深度融合,不断拓展“最多跑一趟”“最好一趟也不跑”司法服务范围,为法官、当事人以及律师等多个司法诉讼主体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在河南省内率先推出律师在线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业务。三是“易执行”,两级法院与75家单位实现“总对总”对接工作,与示范区车管所、不动产中心、公积金中心、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建立“点对点”查控系统,以协调联动提升涉企案件执行效能。2022年,1704起简单执行案件平均21.27天结案,执行到位金额逾9438万元。四是“服务+”,创新涉企案件办理“五个一”工作机制,不断刷新企业诉讼全流程更好“用户体验”。今年以来,中院共收到评价522次,满意率为90.04%。基层法院共收到评价3799次,满意率97.95%。

  (济源中级人民法院)

  8.打造“创业惠客厅” 激发市场活力创造力

  聚焦创业者所需、所急、所盼,发挥创业见面第一人作用,创新服务方式,打造“创业惠客厅”服务模式。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精准施策,主动为市场主体送政策、送服务,吸引更多市场主体落户济源。树立“靠前服务”理念,开设“创业惠客厅”专窗服务,围绕企业发展的前、中、后生命周期,为创业者提供创业选址、行业选择等咨询服务,共享全市免费办公住所信息。突出“便捷服务”理念,率先在全省推出开办企业“1100”模式(一网、一次,零费用、零跑腿),对企业登记、印章刻制、税务登记、水电气暖网报装服务等13个部门事项并联办理,实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全业务流程仅需2小时,执照办理30分钟。突出“闭环服务”理念。从只关注登记注册,向关注企业前期创业、后期成长全过程转变,为新设企业提供全周期、全链条、闭环式服务,推动市场主体生得更快、活得好、长得壮。2022年底,济源示范区实有市场主体101710户,较2021年底增长22.8%,增长率居全省第六位。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主体总量达114892户,较2022年底增长12.96%。助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工作,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该创新做法被省委改革简报第53期刊登。

  (济源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9.成立济源市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会 厚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沃土”

  6月27日上午,“济源市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济源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由单纯的政府主导推动转变为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协同联动,是济源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济源市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会”由工商联主管、在民政局登记,涵盖济源各界市场经营主体的社会团体。首任会长由济源市民营企业家担任,首批正式会员单位63家,包括60家企业会员、3家政府有关工作部门会员。该会紧紧把握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这个重点,确定了搭建政企交流平台、开展营商环境观察、举办政企交流会商活动,促进营商环境体系建设的办会宗旨。将通过打造政企恳谈会、企业家吐槽会、政策调研听证会和政策解读宣讲会等“政企面对面”活动的实体阵地,建立“更加快速、更加深入、更加系统、更加亲商、更加高效”的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和模式,助力济源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擦亮“济源营商”招牌。促进会的成立通过借助社会企业力量,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社会监督各部门落实好营商环境建设的各项任务,真正实现了政府有需求、企业有热情,打通了政府服务企业的“神经末梢”,推动济源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济源示范区工商业联合会)

  10.跨境贸易“闭环”服务 畅通企业“开放”通道

  济源示范区多措并举,打造出良好的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在济源形成龙头企业“带头跑”、中小企业“加速跑”的外贸格局,济源进出口总值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二。一是以国际视野,打通企业出海通道。稳定巩固原有贸易伙伴国,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助力企业深耕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国家市场,帮助企业取得EAC(俄罗斯、白罗斯、哈萨克斯坦)认证,助力企业享受国家政策红利。二是以闭环服务,护航企业扬帆远航。建成全省首家外向型经济一站式服务中心,推行外贸服务官制度,建立接诉即办机制、建立部门会商机制、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三是以三驾马车,引领外贸驶向“深海”。建立信息互享共通机制;培强“原字号”,打造特色外贸品牌;拓展“新字号”,强化海关政策宣讲,助力企业破解技术性贸易壁垒,引导企业根据国外市场需求开发新品。2022年,济源示范区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300.8亿元,是省内唯一进入300亿元区间的非省会城市,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二。AEO高级认证企业达到7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位。2023年前三季度,济源进出口总值291.5亿元,稳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长33.1%,增速居全省第三,高于全省平均39.9个百分点。

  (济源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 济源海关)

大家关注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be2023@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红桥文创园5A号楼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