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数据共享 强化部门协同

来源:营专委      更新时间:2023/5/15      浏览: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营造一流营商环境,2022年7月11日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以来,各地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促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再次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进一步释放了优化营商环境不止步、服务各类企业再加力的鲜明信号。《中国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创新改革实践报告河北卷2022》选取了29个数字化营商环境创新案例,从创新改革视角讨论数字技术对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影响,推动改革举措复制推广。


案例十一 保定市满城区五措并举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今年以来,保定市满城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优化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和金融环境,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实用性的改革举措,不断推动全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全区共有28个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177.9亿元,其中6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11个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前10个月完成投资14亿元,占全年任务的92%。

  一、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格执行企业开办“一日办”,坚持“审核合一、一人通办、当场出照”,发放营业执照1022户。严格落实“就近办”政策,将个体工商户“开业、变更、注销登记”等16项高频审批事项下放至各乡镇。取消企业开办审批环节中的公章刻制费,为市场主体节约成本58.6万元。积极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压缩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时间,目前已完成各类企业注销446户。对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等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全部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确保全面覆盖、应审尽审。健全完善政企沟通联系机制,通过区领导包联企业、“万人助万企”等活动,对政策进行解读,精准推送惠企政策,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梳理对应的政策措施,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二、打造方便快捷的政务环境。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组织梳理“全程网办负面清单”,除不宜网办事项外,乡村两级认领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施工许可、安监手续、质监手续实行并联办理,压减至1日办结强化减税降费宣传,通过大数据筛选优惠政策适用人群,今年以来完成减税退税3.7亿元。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成立工作专班,强化辅导培训,实施精准服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150户纳税人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享受金额13824.70万元,户数较去年汇算清缴的增长87.5%,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42.62%。持续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完成交易项目129项,交易总额164211.427万元,节约资金1042.34万元,市场主体评价满意率为100%。

  三、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在执法领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严格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切实维护知识产权,强化知识产权发展创新,目前该区现有有效发明专利163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15件,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开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专项行动,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合法权益,目前共办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案件12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0万元。深入开展价格收费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教育、粮食、停车、房地产、殡葬等5大民生领域价格监管,进一步保障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四、打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建立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引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区信用办每月收集、汇总、上报相关单位联合奖惩案例,推送到各单位及时共享、查询、应用联合奖惩信息。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督促相关单位及时、准确公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确保“双公示”及时率、合规率达到100%。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建立了“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标准。深化企业年报申报改革,实现涉及市场监管、社保、税务等事项年度报告的“多报合一”,部门间共享企业年度报告等信息,减少企业的申报频次。

  五、打造更加顺畅的金融环境。该区围绕“4+2+2”产业体系,组织各金融机构扩大包联企业范围,在原有的每家分支银行包联10家企业的基础上增加到20家(政策性银行除外),今年该区9家金融机构共计包联企业157家,已获得信贷支持的企业有135家,包联企业获贷率达到86%。鼓励金融机构继续开展对资金周转不畅的企业实施贷款延期还本付息业务,减轻企业资金压力,目前共办理贷款延期还本付息业务277笔,涉及资金227080万元。加大对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对信誉度高、经营活跃的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缓解其资金紧张现状,目前农行针对满城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发了专项信用贷款业务、针对电力器材行业开发了电力器材易贷品种(信用贷款),最高贷款金额达到100万元。


案例十二 沧县:“小支点”撬动“大格局”

  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企业运行的“压舱石”,更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河北省沧县市场监管局围绕打造“无不有忧、有求必应”的营商环境,以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简称“个私协会”)为支点,充分发挥其服务个体私营企业的桥梁纽带和监管助手作用,强化政治引领、服务区域发展、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协同治理,撬动了优化营商环境大格局,使非公经济发展更蓬勃、区域营商环境更优质。

  一、强化政治引领,点燃“红色引擎”。指导个私协会坚持党建引领非公经济发展,依托新媒体平台打造“红色阵地”,推动建立组织部门、“两新”工委和相关业务部门与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非公企业党建直通车平台”,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推广先进经验和实施“快办联办”等,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引导和帮助个私企业坚定发展信心、汇聚发展动能、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互促互进。2022年5月8日,沧州好想你枣业有限公司因企业信息显示异常,导致大批防疫物品在当地滞留,无法落货,企业负责人通过直通车平台请求帮助。收到求助信息后,沧县市场监管局人员主动与企业取得联系,及时帮助解决了难题,确保企业的正常通货往来。5月24日,《沧州日报》以《一条求助信息 一次倾情服务》为标题对该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服务区域发展,助企纾困解难。一是搭桥梁,解决实际困难。为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指导个私协会搭建政企银沟通桥梁,与中国银行沧县支行进行战略签约,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专项惠企行动,帮助15家企业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27亿元,资金量居全市首位。同时,积极争取省中行专项政策,沧县个私协会每个会员均可享受免抵押50万元信贷额度,帮助他们纾困解难、续力发展。二是建平台,提升能力素质。为全面提升企业经营者能力素质,联合中国银行沧县支行、广大企业进行党建结对联谊,通过组织企业经营者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开展跨界金融知识宣讲、赴先进企业学习管理经验等,不断提升企业经营者的眼界视野和能力素质。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知识讲座7场、企业论坛4场,组织参观学习3场。三是促合作,推动就业创业。充分发挥个私协会在就业服务中的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和就业培训等促进作用,组织辖区30余家企业参加省人社局、省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组织的线上人才招聘会,帮助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同时,积极与招商引资、就业服务部门洽谈对接,以依商招商、企业用工、网络直播等环节扶持和帮助劳动力就业,用好冀联数字化用工平台,郎洁驻京家政服务输出基地,以“直播带岗”方式帮助辖区药包材产业、红枣及食品加工产业、服装服饰产业等特色产业补齐用工缺口,拓展销售渠道,同时展示和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加强自身建设,搭好桥梁纽带。为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确保个私协会组织机构完善、人员队伍稳定,2021年12月,沧县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召开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换届大会,选举产生沧县个私协会新一届理事会和领导班子,成为全市率先完成换届工作的个私协会。同时,为切实推动工作力量向基层站所延伸,在8个基层分局打造“小个专”“红色阵地”,依托基层分局实现政策传达、教育培训、组织生活的全覆盖。为更好地推介沧县特色产品,助力区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深入企业和田间采风、收集资料,从农产品、食品和加工产品、品牌培育三个层面入手,对辖区28类特色产品进行一一介绍,编著《沧县地理区域品牌和知名物产》,为培育地理区域品牌、扶持地域特色产品企业打下了基础。

  四、推进协同治理,谋求同频共振。一是增强部门联动。为切实扶持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2022年9月,推动有关部门和乡镇召开首届“沧县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聚焦个体工商户发展面临的困难和诉求,动员各方力量深入开展以“送服务、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的服务活动,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注重加强与司法部门的交流沟通和合作调研,搭建个体私营企业与政法系统直连直通平台,组建维权中心“法律智囊团”协助调解个私企业的涉法纠纷,高效办理涉个私企业案件,为个私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二是挖掘管理潜能。挖掘行业协会辅助政府、服务企业和凝聚合力的作用,推动成立乡村厨师协会、食品接触材料协会等协会组织,以原料集采、资源共享、产品检测、展费共摊等协会优势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整体提升。筹建的沧州市首个乡村厨师协会,通过系统报备、原料供应以及餐车、餐具、垃圾回收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和统一,推动了辖区138家农村集体餐饮单位(“一条龙”)规范发展。三是落实作用发挥。依托协会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的支撑作用,将“双随机”监管抽查结果通过行业协会进行二次公开,结果异常的由行业协会跟进督促整改,以协会内部的互相监督和自律降低监管成本。目前,沧县辖区现有电采暖、玻璃等各类行业协会12家,通过行业协会的监督和辅助管理,整体监管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案例十三 衡水市:标准引领创新风险管理服务

  河北省衡水市行政审批局以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为基础,试点领域为行政许可审批服务,力图通过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建设,实现行政许可的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预期,最大程度规范审批人员自由裁量权。

  一、典型做法

  (一)引入SOP,实施深度标准化

  借鉴工业企业SOP管理的成功经验,将SOP引入行政审批领域,通过对每个行政许可事项中各个环节、各项活动的关键要素的精准控制,实现行政许可流程管理标准化。将审批业务分解到最小单元,推进行政许可深度标准化工作。将审批事项按照主项、子项、情形进行分解(比如: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分为核发、延续、注销、补发、登记事项变更、许可事项变更六个子项,许可事项变更又包含了经营场所变更、库房地址变更、经营范围变更、经营方式变更四个情形),对每种业务情形按照输入、输出、活动、要点、角色、说明六个要素进行分解和编写。通过深度标准化工作,将所有审批人员掌握的业务进行规范整理,写到标准里,为推进前台综合受理工作提供有效支撑。通过深度标准化工作,对每一种业务情形的办理流程、办理材料、办理时限进行压减,从而简化审批。通过深度标准化,共有120个事项的355类业务情形实现了压减,其中62个业务情形由原来的审慎审批压减为一审一核,310个业务情形审批时限进行了压减(平均压减10.13个工作日),178个业务情形要件材料实现了压减(平均压减6.79件)。

  (二)引入风险管理,实施全流程标准化

  行政审批局划转了24个部门的261项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权力集中,积极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模式下的风险管理体系,也成为我们标准化工作重点研究的课题。因此,我们特别将服务风险管理标准列为服务提供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并邀请专家进行专门的风险管理培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是建立了以“四分离”为基础的标准化审批流程。实行审批与受理分离、审批与现场勘察分离、审批与中介服务分离、审批与制证分离,建立了从一窗受理到中介服务、现场勘查、制证送达、案卷归档全流程的标准体系。通过“四分离”实现权力制衡;二是建立风控平台,防范服务风险。对现有综合受理平台进行改造,对跑办次数、补正补齐、不予许可、不予受理、满意度评价等数据进行重点监控,对多次取号、多次补正补齐等异常数据进行及时督导核查;三是将MOR风险控制理论,引入流程管理。实现对审批中各项活动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科学有效应对;四是建立了自动巡查系统。实现了对审批人员全过程实时音频、视频记录,并实现了对风险的自动识别,发现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

  (三)信息支撑、动态管理,确保标准有效实施

  探索将信息技术引入标准化管理,打造数据立方体,通过在最小业务单元和最小数据单元之间建立E-R关联关系,探索建立清单、材料、证照管理系统,实现事项库、证照库、材料库的自动化动态调整、各要素同步更新,有效解决“再次梳理”“反复梳理”等难题。强调标准化与审批平台的结合,按照“五个协同”的原则,把标准录入到系统,用系统的“刚性”确保标准的落实。

  二、经验成效

  一是审批生态全面优化,办事效率大幅提升。在试点过程中,利用标准化工作思路和方法,实现了工作环节的无缝衔接,建立了稳定有效的工作秩序,解决了业务服务过程中的难点和盲点,审批耗时大大缩短,审批时限压缩率46.1%,网上可办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高达99.99%。企业开办通过“全程网办”,实现了“一次不用跑”“不见面审批”,企业开办实现了“半日办”,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政府投资类和社会投资核准类、备案类项目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的审批用时,分别压减至20、20、15个工作日以内。带方案出让土地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审批时限不超过15个工作日,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审批时限不超过14个工作日;社会投资一般工业厂房(仓库)类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审批时限不超过20个工作日。通过实现“一窗受理”,做到了让老百姓“来一个窗口,办成所有事”。取消全部复印件,推出“周六周日不打烊”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是审批服务精细把控,智能水平大幅提升。实现高频事项“就近办”。推动高频事项就近办理及政务服务集成自助终端布设,全市共布设政务服务自助终端31台(含利旧设备10台),布设“政务服务•裕农通”1940台,基层自助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实现高频事项“网上办”。实现市一体化平台向乡村两级延伸及基层电子证明网上办理,网上可办率达到100%,共产生办件4058件,开具基层电子证明730余份,有效减轻了基层人员跑办、代办工作负担。实现高频事项“掌上办”。推进公安、医保、人社、公积金等部门现有移动端应用向“冀时办”迁移,不断提升移动端承载能力,已上线“冀时办”便民应用180个,其中办理类41个,查询类139个,政务服务“掌上办”能力大幅提升。实现高频事项“自助办”。配合省政务办有序推动住建、人社、水利、医保、税务、民政、市监、公安、不动产、公积金等64项民生领域高频事项接入政务服务智能终端,自行收集、梳理高频特色应用事项58项接入12政务服务集成自助终端,进一步扩大了自助办服务范围。

  三是工作氛围日益浓厚,人员素质大幅提升。随着试点工作深入开展,通过标准编制、标准实施、监督检查等工作,培养了一批掌握标准化工作方法、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标准化专兼职人员。整个氛围正在从“要我标准化”向“我要标准化”转变,素质高、主动性强的标准化人才队伍正在逐步建立。在推行标准化过程中,建立健全了岗位工作标准,基本杜绝了“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在窗口服务方面,工作人员统一亮牌、配证上岗、热情服务;在事项办理方面,每个事项都有明确、清晰、条理的工作流程,责任部门、办理条件、受理范围、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等一应俱全。标准的实施大大减少或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实现了由经验型服务向标准化服务、由“人治”到体系化管理的转变,大幅提升了政务服务规范化水平。开展标准化试点建设以来,衡水市行政审批局获得了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河北省先进集体”、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优秀政务大厅服务优化奖”“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案例十四 南皮县以数字化为抓手 探索市场主体退出机制

  河北省南皮县创新数字赋能举措,坚持推动放管服改革,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加大全面深化改革力度,优化市场经济环境、政务服务环境、民企发展环境、金融服务环境”要求,脚踏实地地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持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企业注销新政策”落实,提高市场主体退出效率。一是科学划分四类注销类别。南皮县以企业需求为切入点,以数字化转型为手段,对无债权债务、债权债务复杂、违法失信等不同情形市场主体实行“分类注销、一网服务,提前预检、同步办结”,提高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退出效率,强化企业退出的主体责任,形成市场“进场和退出”双便利。二是简化注销办理流程。完善简易注销制度。简易注销实行“公示+承诺”制办理,市场主体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北)公示注销登记申请及全体投资人承诺书,公示期间相关部门、债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未提出异议的,市场主体可于公示期满后直接向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公示时间由45个自然日压减至20个自然日,截至目前,简易注销企业150家,简易注销率达67.57%。三是优化普通注销制度。精简材料环节,企业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北)向社会公示清算组信息、免费发布债权人公告,办理注销登记时不再提交《备案通知书》、报纸样张等材料,仅提交《清算报告》等必需要件。提高清税速度,对未处于税务检查状态、无欠税、已缴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税控专用设备,且符合容缺即时办理条件的纳税人,即时办结税务注销。推行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登记、海关报关单位、公章备案信息同步注销。四是探索建立强制出清机制。对企业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积极引导投资人或债权人通过强制清算、破产清算等司法途径实现失联、“僵尸”企业出清。强化司法清算与注销登记衔接,人民法院裁定强制清算或者裁定宣告破产的,有关企业清算组、破产管理人可以持人民法院终结强制清算程序的裁定或者终结破产程序的裁定,直接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简易注销登记。

  二、聚焦“主动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一是设立一站式服务专区。推进企业开办“网上办、即时办、联合办、一日办”,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线上组织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等数据同步采集、业务并联办理、结果实时共享。线下设置企业开办自助服务区,确保8个工作小时内办结。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设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专区”,全力打造“一站式”审批,做到窗口即收即办,办完即转,从备案到取得施工证不超过24个工作日。二是压减项目审批时限。精简项目审批流程,制定“南皮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用时再梳理,再压减,严格分解环节、压缩时间,彻底杜绝超时审批。审批、核准、备案类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38、35、33天以内,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今年,投资1.5亿元的河北奇丽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新建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仅用30多天,真正实现“拿地即开工”。三是推动电子化全覆盖。畅通公共资源交易各环节,大力推广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实现建设工程类、政府采购类、排污权、产权交易等项目全流程电子化全覆盖。今年以来,公共资源。

  三、聚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信化营商环境。一是推动完善信用信息归集机制。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水平的实施方案》《关于全县信用信息归集工作的通报》,及时督促各相关单位及时、准确、全量归集新产生的双公示信息和公共信用信息。现累计上传双公示信息6173条、44类公共信用信息共计30.48万条。二是牵头推进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印发《南皮县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施方案》,实现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和行业领域信用评价紧密衔接,信用评价结果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中有效应用,各行业领域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全覆盖。三是打造优质信用环境推动创建“诚信沧州”。印发《南皮县2022年诚信文化宣传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诚信万里行”活动,收集县域内各类信用信息,汇总上传到信用网站指定栏目,方便群众查询使用。创新推出的“沧智信”服务品牌,对纳税信用风险预扫描、预提醒,积极开展“以税促信、以信换贷”,经验做法被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办公室收集并计划在全国推广。四是推进一键融平台信易贷成交额增长。积极搭建“金融超市”对接平台,充分利用“一键融”大数据分析,制定金融超市银企对接表,督促责任银行定期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目前累计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11场,惠及企业311家,解决融资需求3.78亿元,走访对接企业330家,助力实现企业融资138笔,涉金额6.76亿元,融资成功率达98.49%,真正做到为企业发展赋能助力。


案例十五 清河经开区多措并举探索数字化营商环境

  河北省清河经济开发区牢树“妈妈式”服务理念,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积极构建“一张网、一平台,一码通、全网办”服务模式,实现变“企业跑”为“信息跑”、变“线下办”为“线上办”,推动服务效能提升,全力打造全省第一、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一、创新背景

  企业需要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什么,创新就推进什么,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市场主体对优质高效服务模式的渴求更加迫切。清河经济开发区深刻认识到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创新服务机制着手,全面推动机制再造、流程优化,探索“无证明”办理机制,从过去的“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再到“无证明”办理,实现了服务机制的新突破,在提升服务“质”和“效”上下功夫,通过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做到“企业办事不出门、老板办事不出屋”,推动更多事项“无证明”办理,实现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双提升。

  二、基本做法

  (一)一张网“无证明”。坚持数据先行、监管前移,构建“企业信息网”,加快企业至简申报、“无证明”办理。目前,仅项目立项到施工许可阶段精简证明材料20余项,项目规划意见、环评申报初审意见等35类事项实现“无证明”办理。涉企信息“一网整合”。全面梳理企业亩均税收、环保等信息,录入“企业信息网”,实现信息汇总一网集成。留痕信息“一网共享”。“企业信息网”实时收集、更新企业办理业务的过程信息,实现云端留痕、一网共享。内部流转“一网互认”。依托“企业信息网”,打破部门壁垒、信息孤岛,构建信息互通、证明互认、业务衔接的高效流转机制。

  (二)一平台“全网办”。整合涉企服务事项,搭建24小时“网上办事大厅”,实现“进一个平台、办成所有事”。服务“一平台集成”。将业务办理、要素服务、应急保障3类156项服务集中到“网上办事大厅”,企业通过“点一点”即可进行“不见面”办理。业务“一条线推进”。对行政审批等8个部门业务优化整合、入网汇总,细化服务流程,实现业务受理、进展督促、办结告知“一条线”推进。企业“一次性办结”。“网上办事大厅”的运用,实现变线下“面对面”为线上“键对键”,营业执照办理、投资项目备案等12项业务可在线上一次性办结。

  (三)一码通“即刻办”。借助信息手段,创新“一码通”服务,做到一企一码、一码多用。凭“码”容缺办。将“一码通”与企业信用评价挂钩,划分绿、黄、红、黑4个等级,凭“码”享受差异化“容缺权限”,绿色“全部办”、黄色“部分办”、红色“正常办”、黑色“严监管”。凭“码”极速办。依托“企业110”和退役军人秒办中心,建立24小时极速响应机制,企业遇急事凭“码”一键“报警”,部门极速响应解决。目前,已解决企业各类困难1236件。凭“码”上门办。将“一码通”与网格化管理结合,企业凭“码”反映诉求,网格员全程帮办。疫情期间,为企业安排点对点“爱心专车”342车次、接送员工5855人次,帮助238家企业复工复产。

  (四)一机制“提效能”。建立全过程服务机制,倒逼标准提升、落实提速、效能提升。事前卡责定标准。逐一细化涉企服务事项标准、责任,确保权限内事项日清日结,权限外需协调事项当日送达、紧盯快办。事中督办促落实。“专班督”,由纪检组滚动抽查、高频督导,拖延办理一次通报、二次约谈、三次问责。“亮灯督”,对网上办理事项设定超时“亮灯提醒”。事后评价强激励。定期评,每季度开展“企业评部门、项目评股室”;网上评,事项办结后,由企业对服务进行评价;专业评,邀请第三方开展效能评价,结果计入年度考核。

  三、取得成效

  (一)部门信息高度共享、业务办理高效快捷。构建企业综合信息网,对涉企业务梳理、优化、整合,对同类证明材料“合而为一”、共享互认,避免重复办理。每项业务网上“一条龙”“流水式”办理,部门间“一条线”推进、高效流转,延办、慢办等现象有效杜绝。

  (二)企业办事更加便捷、满意度大幅提升。对各类业务事项,网上一次性提交、“一条龙”办结;对其他综合服务事项,通过“一码”“一平台”24小时实时反映、实时办理、实时评价。今年以来,企业开办商事登记从1个工作日缩短为4个小时办结,办结效率提高了近50%,满意度达到100%。

  (三)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优越的营商环境,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沃土,吸引大批优质项目落户清河。今年以来,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5301家,总量达到88359家,增量和总量均位居全市第一。万人拥有量1967户,全市排名第一。签约永昌汽车密封系统数字化工厂、食全十美自动化智能仓储等5000万元以上项目44个,总投资90.45亿元,储备意向项目41个,总投资77.8亿元。特别是引进投资40.5亿元的华能农光互补和储能电站项目,实现超40亿元项目的突破。


大家关注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be2023@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红桥文创园5A号楼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