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系列——产业生态篇

来源:河南省发改委      更新时间:2023/4/21      浏览:

  【编者按】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营商环境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近年来,全省各省辖市(含济源示范区,下同)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方向,聚焦补短板强优势,全省营商环境近四年呈现连年提升态势,全省营商环境能级整体跃升。各省辖市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对标全国一流水平,坚持寻求问题最优解,探索出一批市场主体认可、实践证明有效的改革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一些领域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

  继2019年河南省首次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后,为进一步发挥全省各地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示范带动效应,形成全省比学赶超、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2022年再次汇编印发了《2021年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汇编》,全面系统梳理了189项具体的改革举措,其目的为促进各地区相互学习借鉴,推动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切实带动省内各市跑出营商环境的“加速度”。


第一百七十六篇:郑州高新区强力打造三平台三中心,助力中国智能传感谷建设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抢抓智能传感器产业迎风口、前景好的发展机遇,加强与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对接,坚持“系统性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市场化配置创新创业资源”工作理念,以规划引领、政策支撑为统揽,以产会融合、链式招商为抓手,以强化创新、补齐短板为支撑,以场景赋能、产销对接为牵引,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迅速。

  明确“一谷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

  在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方面,高新区面向全国公开招标,委托工信部下属赛迪研究院编制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一谷多点”产业布局,推动了智能传感器产业向规模化、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同时,总投资60亿元建设传感谷启动区项目,打造智能传感谷发展先行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引领区、创新科技转化发布示范区、智能传感应用共享体验区,确保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高标准起步。

  打造产城融合的先进智慧园区

  作为郑州·中国智能传感谷首个落地项目,郑州·中国智能传感谷启动区通过建设以“一院一基地”为整体架构,以“三平台+三中心”为产业驱动体系,整合传感器科技和产业资源,打造智能传感谷发展先行区、智能传感产业引领区、创新科技转化发布示范区、智能传感应用共享体验区。运营方面,该启动区强力打造“三平台三中心”,三平台从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共性技术服务、企业经营服务入手,解决企业技术、金融、企业经营等多方需求;三中心从产品检测、应用场景、产品发布、体验等方面出发,夯实服务内容及品质,助力行业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产业生态体系。

  基于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优惠的产业政策,高新区连续三届成功举办世界传感器大会,逐步实现“以会助产、以产兴会、产会融合、相得益彰”的黏合、催化、共生作用。三届传感器大会累计签约项目35个,协议总金额合计超过275.78亿元,涉及中国电子、卡斯柯信号、紫光股份、哈工大机器人、深圳昊博、罗克韦尔等业界头部企业和知名高校院所,涵盖气体传感、压力传感等多个领域,使高新区智能传感器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第一百七十七篇:河南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加快“四链融合”,促进洛阳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以下简称洛阳片区)围绕“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大胆探索,不断拓展完善智能制造政策链、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以“四链融合”蓄积发展动能,促进洛阳老工业基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政策链带动资金链

  结合洛阳制造业的产业基础,打造以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主轴,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及电子信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三个产业政策为引领,以一系列创新人才政策为支撑的“1+3+N”智能制造政策链条,有针对性制定50余项涵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创业、科技金融、人才引进、服务保障等方面的突破性政策,全面清晰展示洛阳老工业基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和相关配套措施,以此有效吸引企业投资、带动金融支持。

  资金链促进创新链

  一是针对洛阳市老工业基地智能化升级的缺失环节,开展智能制造境内外500强、行业50强、高端研发机构的精准招商,吸引企业投资,提高研发水平。二是实施合理有效投资计划,建立智能制造项目库和谋划项目台账,实施项目建设百日攻坚。三是实施科技创新券,建立金融支持制造业企业名录,强化对接,缓解企业创新资金难题。通过招商引资,引来新资金、新技术,提高洛阳制造业科技水平;通过金融支持,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有效激发传统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促进洛阳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创新链引领产业链

  一是用好创新平台。引进培育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所等313个研发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军民企地对接,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实现传统制造生产线智能化升级。二是激发企业活力。实施龙头企业提质倍增试点行动和小巨人、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一行动三工程”,开展“联企入企惠企助企”活动保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三是促进成果转化。通过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先进制造全球总决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院士洛阳行”等系列活动,加快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产业链助推政策链

  一是从五个层面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开展关键岗位“机器换人”,分行业建设智能化示范生产线,培育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建设格力智能制造、洛阳新能源以及区中园模式等新型先进制造业园区。二是从五个领域实施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搭建“1综合+6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以财务上云为突破口加快“企业上云”,分类制定企业智能化改造标准,开展改造诊断“专家行”活动。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升级,进一步倒逼管理机制改革,助推政策更新。

  通过政策链带动资金链,资金链促进创新链,创新链引领产业链,产业链助推政策链,实现“四链”有机融合。洛阳片区实现了产业智能升级,推动了企业做大做强,激发了产业经济活力。


第一百七十八篇:新乡高新区“培育”“提升”两手抓,持续优化产业生态

  新乡高新区坚持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中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产业集群培育,聚焦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大数据四大主导产业,一手抓存量提升,一手抓增量培育,围绕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和企业发展壮大积极营造产业发展环境,深化项目审批服务改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强化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从创新发展、产业扶持、招商引资、科技金融、人才引进等方面制定了专项的产业集群发展配套政策。

  积极开展产业集群培育

  为进一步壮大全区主导产业集群,推动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先后出台了《新乡高新区关于推动创新主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奖励办法(试行)》《新乡高新区促进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等一系列鼓励企业创新、产业集聚发展的扶持政策。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杠杆作用,已出资设立及引进的各类基金共13支,总规模72.98亿元。

  发展壮大主导产业

  围绕主导产业,谋划建设了规划面积2880亩总投资110亿元的新乡万华生命科学产业园、规划面积506亩总投资20.5亿元的氢能产业园、规划面积252亩总投资10亿元的航空航天制造产业园、规划面积158亩总投资20亿元的新乡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集聚发展载体,已分期建设并陆续投入使用,配套专业服务团队,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助力产业企业集聚创新发展。

  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了河南电池研究院、河南中氢动力研究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产业建设了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生物医药研创共享服务平台、生物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航空航天产业建设了过滤与分离研究公共服务平台、河南功能高分子膜材料创新中心。同时,为鼓励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引进建设了浙江大学新乡技术转移中心,有效提高主导产业的生态集聚度。2021年,新乡高新区新增公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新能源电池中试基地、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45个。

  持续开展骨干企业培育

  鼓励大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计划,引导支持优势企业融入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培育百亿级龙头企业。同时,加速中小微企业成长培育。坚持“抓大、扶中、育小”,加快形成结构完善、递补结合的企业梯队。大力实施规上企业培育、高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上市企业培育等。通过与市金融工作局、河南蓝海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打造了“新乡金融培训学院”,大力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工作,全区拥有中小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6家、四板挂牌66家,拓新药业、华兰疫苗两家企业成功实现主板上市。


第一百七十九篇:南阳高新区构建覆盖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培育体系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围绕企业转型升级,坚持育小、培优、抓大,按照“初创企业——规上企业——星级企业——龙头企业”成长路径,梯次培育、接续支持,构建覆盖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培育体系。

  加快初创企业培育

  为保障企业优渥的生长环境,一是以“高”“新”为引领,通过《南阳高新区支持科技创新的十条意见(试行)》,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助力企业科技创新。2021年,共为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奖励745.5万元,2022年高企评定奖励由10万元提升至20万元;二是根据《中小企业纾困帮扶政策措施》文件要求,通过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开展产销对接活动、申请满负荷生产奖励等措施,全方位为企业减轻外界影响、拓展销售渠道。2021年,开展产销对接活动20余次,合作范围涵盖国内外;三是支持企业升规纳统,对照《高新区新增“四上”企业奖励办法》相关条件,提高初创企业及成长型企业入库率,优化市场经营主体和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2021年,合计为工业企业发放升规奖励69万元。

  助力规上企业成长壮大

  为促进企业从省内走向国内,一是以“三大改造”为动力,围绕设备、产品升级换代,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支持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2021年,三大改造数位于全市前列,申报省级智能车间2个,项目改造资金100万;二是以“专精特新”为目标,通过科技贴息、专精特新贷等方式为“专精特新”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抓住院士专家行、京宛合作平台等良好机遇,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2021年,成功申报获省认定“专精特新”企业13家,成功组织22家企业申报科技贴息资金,并为2020年成功申报贴息企业发放资金649万,在院士专家行活动中对接企业十四个科研项目;三是以研发全覆盖为推动,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汇集,加快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耦合,一企一案、一需一策,帮助企业尽快达到“四有”标准。

  打造星级企业发展

  为帮助企业瞄准国内行业第一方阵,一是培育制造业头雁企业,建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企业培育动态库,鼓励企业成为国内制造业单项冠军,2021年,成功申报认定省级制造业头雁企业3家;二是为企业申请政策扶持奖金,推动各项稳企惠企政策落地落细,2021年发放先进制造业专项资金394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资金1100万、军民融合专项资金1321万;三是落实“星级评定”工作,建立工业企业星级名录库,集中力量扶持培育,推荐上级财政补助项目、技术创新平台等相关项目时,优先从重点培育企业中推荐,2021年,3家企业被认定为三星级企业,11家企业被认定为一星级企业。

  支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强

  为协助企业形成“集聚效应”,一是贯彻“重点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方案,加快数字光电产业、防爆产业等产业集群式发展,支持中光学集团、卧龙电气南阳防爆集团等龙头企业跨越式发展;二是邀请企业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充分吸收行业浸渍经验,编制《高新区防爆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实施方案》《高新区光电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实施方案》,持续增强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力、市场主导力、群链带动力;三是为企业家申请“学术带头人”“功勋企业家”等荣誉称号,通过企业家队伍壮大、素质提升、服务提升工程,让企业家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

大家关注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be2023@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红桥文创园5A号楼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