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营商环境改革经验系列篇(二)

来源: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更新时间:2022/4/18      浏览:

  ● 第七篇

中山市建立“信用+电子保函”模式

助力企业投标“快”又“惠”

  2020年,中山市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试点应用电子保函,创新推出“信易保”电子保函服务平台,并促进电子保函在建设工程领域进一步推广,有效为广大中小微企业降低交易成本、减轻负担。

  一、主要做法

  一是项目服务“指尖办”。投标企业在公共资源交易系统获取招标文件参与项目投标时,通过电子保函服务平台在线申请电子保函开具,无需上传和录入信息,系统通过银企直联自动识别担保费用,缴费后实现“秒级”签发。

  二是守信激励“享优惠”。将国家下发的红黑名单嵌入电子保函服务平台,参与投标的企业线上签署信用承诺书,系统自动筛查比对信用红黑名单,为信用状况良好的红名单企业降低担保费用、简化担保程序。

  三是投标信息“保密严”。利用加密技术手段加强数据信息保密性,对投标企业申请保函的标段信息采取加密处理,确保保函数据交互的安全、稳定和深度规范融合。

  四是风险监管“早预警”。电子保函服务平台直接对接多家金融机构系统,将企业信用信息自动推送至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及时掌握企业守信和失信信息,提前作出风险预判并针对失信企业制定制约举措,让失信企业无处遁形。

  五是平台对接“覆盖广”。电子保函服务平台覆盖了银行金融机构直开式保函、专业担保公司保函、保险机构保证保险保单等三个领域,接入金融机构数量从试行阶段的5家增加至目前的12家,为参与项目交易的市场主体提供更多选择空间,通过形成竞争促进服务不断升级。

  二、取得成效

  截至2022年2月底,电子保函服务平台已开具56574笔保函,涉及缴纳保费0.38亿元,可担保的投标保证金总额146.65亿元,为投标企业节省保证金费用共计146.72亿元,有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缓解投标企业融资压力。进入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的投标企业中,共有3164家进行了82647次红黑名单核查,共为红名单企业节省保证金28.58亿元,减免保单费用119.89万元。

  ● 第八篇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打造对澳服务全链条跨境办税新模式

  横琴税务部门积极探索全链条跨境办税服务新模式,为澳门企业和居民提供“远程引导(前)—>在线办理(中)—>跨境缴税费(后)”全链条服务。

  一、主要做法

  一是延伸跨境服务触角,开展境外税务导办服务。横琴税务部门与澳门粤澳工商联会签订合作推进琴澳企业发展框架协议,在粤澳工商服务中心设置税务服务点,面向澳门居民免费提供办税体验服务。横琴税务部门定期为粤澳工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开展税收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辅助澳门企业和居民办理涉税事项。澳门企业和居民无需过关到横琴,可以直接在澳门粤澳工商服务中心税务服务点免费享受横琴涉税业务办理辅导。《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后,横琴税务部门主动服务,结合澳门企业和居民实际,有针对性地在税务服务点,开展税收政策辅导和解读,助力澳门企业和居民在横琴投资、兴业。

  二是打造“一区一厅一中心”,实现跨境联动智能办税。横琴税务部门通过以V-Tax远程可视化自助办税平台链接“横琴税务局办税服务厅港澳服务专区(一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智能税务微厅(一厅)”“澳门粤澳工商服务中心(一中心)”两地三点,打造“一区一厅一中心”跨境联动智能办税模式,为澳门企业和居民提供跨境“云端办税服务”,推行全量“非接触式”税费服务新模式。

  三是实现跨境人民币全程电子缴税费,打通跨境办税“最后一公里”。横琴税务部门与中国人民银行、银联进行合作,依托广东省电子税务局平台和自主研发的“V-Tax远程可视化自助办税平台”,成功实现“电子税务局+银联在线支付”与“V-Tax+云闪付”两种支付模式,实现跨境人民币税费入库业务全流程电子化,澳门企业和居民使用境外银联信用卡缴纳税费只需数分钟。目前横琴全面实现跨境人民币全程电子缴税、缴社保费和退税,确保在澳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办横琴涉税业务。

  二、取得成效

  截至目前,横琴税务部门通过跨境联动为愿意到横琴投资、兴业、生活的澳门企业、居民提供税务咨询、办理业务12000余宗。涉港澳业务“非接触式”办理率由4%跃升至99%。

  ● 第九篇

广州市不动产登记资料自助查询

“零跑动”“指尖办”

  广州市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信息自助查询便利度,依托“广州市规划资源局”政府网站、“广州不动产登记”微信公众号、“穗好办”“粤省事”APP和办事大厅自助查询机等多种方式,着力在“可查、可信、可用”上优化查询服务,深化“零跑动”“指尖办”。

  一、主要做法

  (一)扩大“可查”范围,登记信息“可查尽查”。任何人可免费自助查询、下载不动产登记办事流程、办理时限、材料清单、收费标准,不动产自然状况、限制处分信息(是否存在共有、预告、居住权、抵押、异议、查封等)、地籍图等信息,以及非住宅类且权利人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不动产权利人信息。通过“广州不动产登记”微信公众号“不动产登记资料网上授权查询”功能,经权利人授权,任何人可查询不动产权利人信息,如企业群众在金融机构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可授权金融机构查询名下不动产信息,无需提前打印查册信息,金融机构在线签领不动产电子证照即可放款;通过“个人名下查询”功能,输入申请人姓名、曾用名,同时输入未成年子女信息,可查询本人及孩子名下不动产登记信息。

  (二)提升“可信”力度,登记信息“可验可信”。通过线上查询的不动产登记结果信息加盖电子印章,与线下窗口出具的查询结果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利用“广州不动产登记”微信公众号“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证明验证”功能或直接微信扫描不动产查册表上的二维码,可在线验证不动产登记查册表真伪,提升不动产登记查询利用的安全性、可靠性。

  (三)拓展“可用”广度,登记信息“能用就用”。全量签发不动产电子证照,并加入“粤省事”“穗好办”“亮证”行列,实现个人“亮证办”“亮码办”服务。推进与教育、住建、公安、公积金、银行、民政、税务、司法等多部门信息共享利用,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在金融、民生、入户、入学等场景的应用。如办理“不动产登记+民生”业务可在登记窗口“一表申请”,登记系统将登记结果信息直接推送民生部门,实现不动产登记与民生事项线下线上“一窗联办”“一网通办”。

  二、取得成效

  2021年,不动产登记信息自助查询约400万次,银行查询不动产登记结果约131万件,教育等政府部门通过信息共享核查不动产登记信息1000余万次,极大减少申请人线下跑动。

  授权查询也极大方便企业群众在不动产买卖、租赁和抵押等过程中了解不动产登记详细信息。如2022年1月11日,市民许先生想购买陈小姐的一套房产,但陈小姐在外地工作,许先生想确定拟购买房产无查封或抵押等限制处置情形,陈小姐通过“广州不动产”微信号“不动产登记资料网上授权查询”功能,授权许先生在一个月内可查询该房产自然状况、限制状况和权利人信息等不动产登记信息,打消许先生顾虑。

  ● 第十篇

肇庆市德庆县在全国首创乡村振兴特色支行服务模式 推动提升涉农营商环境

  2021年3月8日,全国首家以“乡村振兴”命名的特色支行在肇庆市德庆县挂牌成立。该行全称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德庆县官圩乡村振兴特色支行,主要任务是着力优化广大涉农经营主体营商环境,切实提高涉农金融服务的精准度、效率与覆盖面。

  一、主要做法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精准度。组建由市、县、镇共同组成的服务专班,建立党员挂点帮促制度,推行政府、银行人才互派制度。

  二是创新融资模式,提升服务效率。创新开展“见保即贷—农险保单贷”贷款模式,取消经营年限要求,利用保险“增信”作用,缓解涉农信贷风险较大且缺乏抵押物困局。在全国率先推出“生猪活体抵押贷款”,支持猪企稳产保供和绿色转型。推出“乡村振兴贷”系列定制产品,支持贡柑、南药及盘龙峡旅游等当地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发展。对于小额贷款,实现当天审批提款,全面提速融资效率。

  三是创新融合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强化“邮银合作”、联合供销部门、村委会、便民超市,强化科技赋能,为乡村居民提供便利化金融服务,打通了乡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四是加强平台建设,提升融资便利度。联合供销部门打造“邮储银行乡村振兴贷+供销优农平台+邮政电商物流”特色服务,推出“供销E贷”产品,与当地13个助农服务中心合作建立贷款“白名单”制度,支持培育一批农业产业“链主”企业,提供产、供、销全产业链金融链条服务。建立乡村创业创富平台,通过创业大赛、政策交流、技能培训等方式,为金融服务农户与农企建立“资金库”和“智囊团”,解决资金不足、技术短缺等难题65件。

  二、取得成效

  截至2021年末,乡村振兴特色支行累计投放信贷资金6987万元,覆盖了种植、养殖、森林经营管护等9个行业,示范带动邮储银行肇庆市分行涉农贷款总投放近50亿元。其中,肇庆市生猪活体融资授信4.15亿元,累计发放贷款3.43亿元;建成乡村振兴农村助农取款点6个,金融服务覆盖177个自然村,彻底解决困扰偏远山村村民取款难问题。推动各类涉农贷款的利率较年初下降了95个BP,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 第十一篇

汕头市强组织优机制

扎实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

  汕头市按照省委书记李希同志“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的要求,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推进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奋力推动汕头在实现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中展现新作为、见到新气象。

  一、主要做法

  (一)注重高位推动,加强统筹协调。成立汕头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由汕头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全市“一盘棋”,高位统筹重点任务。结合营商环境建设和评价工作要求,设立民主监督、咨询提升、立法监督等12个专题组和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等19个指标组,由汕头市委常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各汕头市领导聚焦主业,分兵把口,确保责任不落空、工作不空转。推动营商环境全面参与、整体联动,由汕头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各区(县)党委和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汕头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部分中直和省直驻汕单位及有关企业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成员,各部门主动沟通、密切配合,确保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二)注重建章立制,系统推进改革。健全汕头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工作制度,聚焦关键环节,建立涵盖组织协调、会议、学习宣传培训、监督指导及通报、调查研究、信息报送及反馈等制度,形成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链条闭环。对标广州、深圳等先进城市经验做法,对照省营商环境评价内容,印发《汕头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工作方案》,加快推进170项重点任务实施。各专题组、指标组牵头单位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细化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单位、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建立工作台账,形成重点任务月度完成进度表,系统推进改革,实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

  (三)注重督查考核,压实主体责任。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将改革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借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分方法,建立月度打分排名制度,对改革任务实行项目化推进、台账式管理、可量化评价,定期通报评分情况,实现以评促改,以改促优。筑牢营商环境“防火墙”,把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情况作为督查重点,核查督办社会反映强烈的营商环境问题,增强精准性,确保有的放矢。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治理行动,坚决惩治违规收送红包礼金、“庸懒散拖”“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问题,做到问责一个、震慑一片,推动职能部门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

  二、取得成效

  高位推动的工作机制,助力汕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2021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成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唯一获评“优秀”等次的城市,市场主体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是政务服务更加便利。全面实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周六不打烊”制度,打造粤东首家24小时政务服务网点,推进140多个事项“汕头・深圳跨城通办”,加快营商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完成106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30个工作日内,实现98%以上的事项“最多跑一次”。

  二是企业负担持续减轻。2019年以来,汕头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2亿元。2021年以来,为各类企业累计减费让利5898万元,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比年初降低1.09个百分点。

  三是人文环境全面优化。结合办好亚青会,大力推进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交通秩序整治“百日行动”,强化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坚持以产业链吸引培育人才,全力实施引进博(硕)士三年行动计划,认定高层次人才352名,新引进博(硕)士2757名、外籍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85名。

  ● 第十二篇

东莞市着力优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东莞市高度重视倾听民声民意和解决企业群众诉求,2021年全面启动东莞12345热线扩容提质,提升热线接听率、办理率、满意率,促进“营商环境”+“政务服务”在政企、政民的互动中更加“接地气”。

  一、主要做法

  一是群众诉求“一把手领办”。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对于12345热线反映的问题,由东莞市政府“一把手”总领办,各镇街(园区)“一把手”具体领办。对于群众反映问题较集中领域,定期由东莞市领导旁听12345热线,部门、镇街(园区)“一把手”接听12345热线,解答、受理企业群众诉求。

  二是热线接听“一呼即应”。 分级分类归并东莞市内268条非紧急热线,与人民网、“粤系列”系统等互联互通,打造东莞全市统一涉企服务咨询平台,为企业提供7×24小时政务咨询、政策解答、投诉举报等服务。

  三是诉求办理“一单通达”。建立首派责任制、点对点派发机制、诉求查重机制,加快精准派发,缩短接单时间。建立东莞市镇联办机制、办理审核机制等机制,针对重点事项、反复投诉事项提级办理,提升办理质效。

  四是办理进度“一刻不缓”。压减办理时限,重大安全隐患等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响应、处置,咨询、建议类事项2个工作日内办结,投诉、举报、求助类事项5个工作日内办结。

  五是跟踪督办“一抓到底”。建立健全差评重办、考核奖惩机制,将承办单位响应率、办结率、解决率、满意率等纳入相关考核评价体系,东莞市政府办督查室常态化开展督查问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六是服务资源“一网互联”。打造线上线下联动办事大厅,选取高频网办事项,实现视频座席直接办理。探索建立12345热线与办事窗口互联互通,实现热线与政务服务大厅综合调度。

  七是社会各界“一线体验”。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担任12345热线服务体验官。

  二、取得成效

  东莞12345热线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解决民生关切、强化政民互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效发挥积极作用。

  为民服务更有“速度”。座席规模从120席扩容至300席、话务团队从180人扩容至450人,话务接通率和满意度分别提高至90%、99%,人民网工单办理提速八成以上。

  为民解忧更有“力度”。挖掘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弱信号”,梳理群众共性诉求,出台“加强学校作业管理与优化设计”“解决工程领域劳资纠纷”等创新改革措施。

  为民办事更有“温度”。新增企业服务专席、心理咨询专席、视频手语、紧急联动等专席,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 第十三篇

肇庆市实施“双容双承诺”改革,力促产业

投资项目“先建后验、直接落地”

  肇庆市率先探索实施产业投资项目“双容双承诺”直接落地改革,通过企业容缺、政府容错、双向承诺,推动产业投资项目实现“先建后验、直接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作出肇庆贡献。

  一、主要做法

  一是实施双向依法承诺制度。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由政府部门与符合条件的企业签订“双向承诺书”。“双容”,即允许企业容缺、政府容错,对企业实行容缺受理,允许产业投资项目“先建后验”;对审批部门和个人因实施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出现的轻微错误,免于追究相关行政和法律责任。“双承诺”,即企业和政府双向承诺,制定责任承诺清单,企业承诺时限完成环评、节能评估、图审、施工许可等手续,政府承诺主动服务企业,在承诺清单之外,无新增审批环节和监督事项。

  二是推动产业项目直接落地。对依法取得用地的产业类、“工改工”三旧改造类重点产业项目全面推行“双容双承诺”制度,建立健全产业项目审批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开工前落实报备,企业在取得项目用地、办理施工安全和质量监管等手续后即可开工建设项目;建设中全程监督,重点监管项目单位是否严格按承诺开展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竣工前联合验收,验收合格的颁发相关证照,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得投产。

  三是严格实施违约责任追究。企业不能履行承诺以及未能及时完善相关手续的,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企业自行承担;勘察、设计、评审、施工、监理等单位有违法行为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强化信用监管,将承诺企业及相关负责人的相关履行承诺情况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纳入信用记录。

  二、取得成效

  肇庆市产业投资项目“双容双承诺”直接落地改革试点工作改革领域不断扩大,改革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2021年初,宁德时代在肇庆投资120亿元的瑞庆时代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从2月2日项目签约至3月28日首期厂房动工建设,在短短54天时间里,企业完成了项目用地平整、广东省企业投资备案手续,办理先建后验,用地审批、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等多项行政审批业务,比“双容双承诺”改革实施前压缩了6个月时间。

  截至2021年底,肇庆市产业投资项目“双容双承诺”已签项目525个,总投资金额2579.78亿元。其中,2021年新增直接落地产业投资项目251个,总投资金额1393.81亿元。

 

大家关注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be2023@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红桥文创园5A号楼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