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简时评|特权思想是营商环境的“天敌”

来源:中国信息协会营商环境专业委员会      更新时间:2024/9/6      浏览:

前不久,“中国营商环境”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山东一市监局被指‘向涉传销企业索要2100万罚金’ 当地:涉事人员调离岗位接受调查》的新闻,导语称“8月13日,多个社交平台流传几段录音显示,河北唐山一公司因涉嫌网络传销,被山东菏泽成武县市场监管局拟罚没2558万元,疑似该局工作人员与涉案企业就罚没金额‘谈判’时,要求企业认罚不能低于2100万元,并称‘要干垮一家企业太简单了。’”这不是一般的技术操作,而是特权思想在作怪,是营商环境的“天敌”。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营商环境直接影响着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营商环境的好坏,决定了资本的流向、项目的落地以及企业的成败。然而,一种带有浓重封建思想色彩、根深蒂固的特权思想时常在不经意间侵蚀着营商环境的健康发展。

特权思想背离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一个健康的营商环境中,所有的市场主体都应该在公平的竞争平台上一展身手。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外来企业,都应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但特权思想的存在,使得部分干部处处耍权威,以权谋私利;部分主体凭借特殊的权力、关系或背景,获得不公平的优势。比如某些有“背景”的企业,在项目招标过程中,凭借与相关部门的特殊关系,提前获取内部信息,从而轻松中标。而那些真正有实力、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却只能在公平竞争的表象下黯然神伤。这就如同在赛场上,一些选手可以违规使用特殊道具或走捷径,而其他选手只能在既定规则下奋力拼搏。这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极大地挫伤了那些遵守规则、努力奋斗的企业的积极性,破坏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力。

特权思想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市场经济的本质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特权思想往往导致资源向特定的主体倾斜,而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效率进行分配。例如,一些拥有特权的企业可能更容易获得土地、资金、政策支持等资源,而真正有潜力、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却因缺乏这些资源而难以发展壮大。曾经有一家小型科技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但在申请银行贷款时却屡屡碰壁,而与此同时,一些与政府官员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即使经营状况不佳,却能轻松获得大额贷款。这样一来,资源无法流向最能发挥其价值的地方,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阻碍了经济的创新发展。

特权思想还会破坏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在营商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公正、廉洁、高效的形象对于吸引投资、促进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特权思想在政府部门中滋生时,就会出现权力滥用、以权谋私等不良行为。比如某些地方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对有特殊关系的企业大开绿灯,快速办理各种手续,而对其他企业则故意拖延、设置障碍。这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合法权益,也会让公众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政府的公信力一旦受损,就难以有效地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引导和服务作用,营商环境也会随之恶化。

特权思想削弱了法治精神。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律的公正执行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基础。而特权思想的存在,往往伴随着权力的滥用和法律的弹性执行,这不仅损害了法律的权威,也让市场主体失去了对法律的信任,不利于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为了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必须坚决摒弃特权思想。政府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服务。同时,要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对特权行为零容忍,让那些企图利用特权谋取私利的人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公平竞争、可持续发展的营商环境,为经济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至简)

大家关注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be2023@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红桥文创园5A号楼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