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家药监局已发布多个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其中,有的药企被国家药监部门和地方药监部门多次“点名”,有的药材则是不同厂家不同批次均出现不合规。
民间有句老话:药不可乱吃,话不可乱说。乱吃药伤己,乱说话伤人。药品安全关系着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用药安全应是放在第一位的。可是,现实中不合规药品并不鲜见,在网上简单搜索一下,每年国家和地方发布的不合规药品上百种。我国对于药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不可谓不严格,每当查出不合规药品,国家和地方药监部门也都重拳出击,要求暂停销售使用、召回不合规产品,并对相关企业和单位进行罚款和整改等。可是,为什么依然有不合规药品不时流入市场?
从曝出的不合规药品来看,不仅仅出在生产端,也涉及运输、储存、销售等各环节。监管链条长,不同环节责任难以厘清是重要原因。比如,药品出厂检测并无问题,但在运输和销售环节,因为保存条件不当而出现问题,板子该打在谁身上?该怎样来界定各方责任?药品溯源系统一直被认为是加强全链条药品监管、保障药品安全的重要办法。
事实上,我国早在2006年就开始推进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但当时推出的药品电子监管码因为一方面增加了企业成本,另一方面企业担心经营数据存在泄露风险,所以暂停了。此后,虽然有部分有识企业为了维护自身权益,防止假药、劣药进入流通渠道,仍在继续开展药品追溯工作,但缺乏强制性和系统性,存在监管盲区,一些不合规药品也因此“一路畅通”流入市场。
去年以来,国家针对追溯体系的框架、信息化标准陆续发布。《疫苗管理法》和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也从法律层面上确定了建立疫苗、药品追溯制度的必要性,药品追溯体系建设进入提速阶段。希望随着监管部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技术平台上下联动,协同发力,药品追溯体系不断完善,尽早实现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全覆盖。只有实现最精准最严格的药品监督,才能让不合规药品在市场上绝迹。(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