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地方的行政审批部门流行搞“办不成事”窗口,“跑一次没办成”窗口等等现象,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行政审批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工作人员的经验,素养要求比较高。虽然大多数群众都是办常规业务,但总会有一些业务比较难,这时就需要工作人员有综合运用各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公众号注册助手调研了解得知,一些地方采用多种方法提高服务能力,常见的就是引入事项分解、颗粒度等概念,将原本的业务拆分细化,使工作人员“速成”,以提高工作效率。 但这种办法在提高一般业务能力的同时,对培养工作人员专精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作用还存在短板。注册助手关注政务服务领域多年,各地登记人员对一些问题,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大概,这与改革探索中,登记人员变动较大,“老人”“断档”,“新人”“上线”有关系吧。 不会办的业务越来越多,自然就催生了“办不成事”窗口的出现,对疑难问题提高层级专门解决,也办成了很多办不成的事情,但这些事情中,个别案例确实是本来不该办成的。公众号注册助手也发布过一些显然涉嫌违法却通过“办不成事”窗口办成了的案例。 本文中我们不讨论真实案例,只是虚拟一个故事。 某年,A地登记机关工作人员小A接待魏静女士的咨询,要办理论文代写的营业执照,魏静女士拿出其他地方论文代写代发的宣传网页,称某某地方有这种营业执照,我也要办。 小A虽然不清楚这个行业,但还是按照工作要求积极热情地指导魏静登录政务服务网站注册账号,但在选择名称和经营范围的环节难住了,该省的标准经营范围库中没有论文代写的事项可选择,名称中也没有相关行业。小A也很为难,无法满足群众需求怎么行?但确实没有相关词语可选,只能连声致歉。 营业执照没办成,魏静找到“办不成事”窗口求助,最终以“论文”为字号,申请了一个“A县论文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罗列了一些打字复印、排版校对、教育咨询、文化咨询、知识产权、科技中介、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等等看似相关的经营范围。 “办不成事”窗口办成了事,魏静女士感谢“办不成事”窗口,满意而归。 同时,B地登记机关工作人员小B也接待了姜优女士的咨询,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小B听完咨询后,向姜优解释说论文代写代发是国家禁止的学术不端行为,从国务院到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都发过文件严禁这种行业,所以登记机关的经营范围库中没有这种选项。 姜优听到后表示,那我按照我朋友魏静办的执照,名称叫B县论文咨询有限公司行不行?小B解释说这样也不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禁止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背公序良俗或者可能有其他不良影响、可能使公众受骗或者产生误解等情形的名称。你提出的名称存在这些情况,不能登记。 姜优又说那我不办企业,办一个"B县论文咨询服务部"总行了吧?小B回答说,个体工商户名称登记管理同样参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执行。 于是,办不成事的姜优找到“办不成事”窗口求助,小B向“办不成事”窗口值班领导提供了相关规定的文本,领导考虑后,同样表示确实办不了。 姜优看着手机里魏静的营业执照图片,很不舒服,找到某热线和某委等有关部门举报小B刁难群众,不作为。小B向有关部门提供了相关规定,如《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通知》《中国科协 教育部 科技部 卫生计生委 中科院 工程院 自然科学基金会关于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通知》等文件,因为姜优只是咨询,没有提交申请,所以未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并不违法。最终有关部门认定小B违纪违法事实不存在,对举报线索查否了结,为小B澄清恢复了名誉。 几年后,魏静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的上线以多个行业期刊名义自行征稿,自行印刷,还制作了假冒的查询网站,最终被有关部门发现,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在法庭上,魏静辩称其办理了营业执照,还是当地登记机关宣传过的优化服务典型案例,是合法经营,所幸法院没有采纳其辩护意见,有关部门也没有追究登记机关责任。最终,因魏静不是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并处巨额罚金。不知道魏静收到法院判决书后,会不会想起当初“办成事”时的喜悦。 以上案例,只是一个故事,但故事来源于生活。登记人员在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办不成”的情况,有的登记人员会分析为什么“办不成”,是不是有什么原因,但在一些情境下,可能有的登记人员就会被一些口号误导,去想办法让办不成的事情办成,这就存在很大风险,很有可能“好心办了坏事”。 希望在行政审批改革中,除了大规模制造在“流水线”上“打螺丝”的“普工”,还要注重“专才”的培养,“一窗多能”固然好,但深耕专项业务的人员也不能少。 政务服务工作不仅要让能办的事都办成,更需要让不能办的事情真的办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