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分享→

来源:陕西省商洛市营商办      更新时间:2024/5/8      浏览:

陕西省商南县打造“五办”营商环境服务品牌  破解企业群众办事难


今年以来,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持续深化拓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全力打造“红心办、商易办、帮代办、限时办、廉洁办”的营商环境服务品牌,通过政务流程再优化、事项再扩充、服务再升级,破解企业群众办事难。

全力打造“红心办”品牌。研究制定《“红心办”党建品牌实施方案》,明确党建统领业务“施工图”“计划表”,坚持周安排、月研判、季总结,从源头上确保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出台党组、党支部议事决策规则,健全完善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干部教育管理等制度机制37项,锁紧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链,夯实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全力打造“商易办”品牌。推出“一图四单”,梳理公示了行政许可、事业性收费、中介服务事项以及业务办理“四张清单”,绘制完成业务流程图194个,让服务对象知晓怎么办。推进“全程网办”,推广全程电子化登记,让数据信息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实现企业开办、注销2小时内办结。深化“跨域通办”,新签订“跨域通办”协议6个,总计达到19个,推动9大类77个高频事项实现异地通办,解决了异地办事难问题。

全力打造“帮代办”品牌。实行“帮办代办”服务,组建审批工作专班,通过审前导办、互动联办、无缝快办、全周期跟办,为高质量项目建设保驾护航。探索“并联审批”服务,梳理公示容缺办理事项清单51项,重点项目、民生票决项目推行并联容缺审批,解决难题35个。实行“延时预约”服务,梳理延时预约服务事项136项,落实网办专人8名,做到线上线下“7×24小时”服务,解决了企业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问题。

全力打造“限时办”品牌。深入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进一步精减工作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以专区集成办理为切入,推进15个“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和20项“一件事套餐”服务,精减申报材料50%以上,压缩办理时限80%以上。加快限时办结制改革,推行首办负责、限时办结制,做优前置服务,实现项目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和工程建设规划许可分别在7日内办结,施工许可、规划核实证明分别在5日内办结,全流程业务办理压缩56天。

全力打造“廉洁办”品牌。以清廉机关建设为载体,廉洁审批“十不准”为切入,扎实推进廉洁服务承诺、“四亮四公开”等“十个一”活动。开展“访百企·解难题·办实事”活动,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一件事一次办”、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难点问题,确定6个调研课题,主动入企问需,下沉项目一线,帮助企业解决矿权延续、股权变更等难题。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设立曝光台和光荣榜,每月评选红旗窗口、服务标兵、办件之星,推动大厅服务上台阶、提水平。


商洛市商南县打造“链式”服务  聚力在营商环境上做示范


近年来,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不断优化“链式”服务模式,全力打造政府最诚信、企业最舒心、办事最高效的三张名片。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打造全要素“制度机制链”。坚持高站位推进,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26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专班,定期听取工作开展情况,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坚持体系化作战,制定了《商南县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方案》等配套文件36个,开展惠企政策、政务服务、市场监管、法治建设、专项整治等9大提升行动。率先组建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开设营商环境专栏,公开公示部门权责清单,开展“优服务、提效能、促发展”活动专访,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坚持联动性考核,制定了《商南县营商环境突破年考核办法》,建立以考促改、以考促优的常态化联动评价机制,将营商环境一级指标提升、市场主体评价等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同推进、同考核,形成优环境、稳经济、促发展的良好导向。

二是打造全方位“法律保护链”。当好助企惠企的“服务员”,开展“三官一律”进企业等活动,组织186名政法干警和法律工作者主动对接重点项目和企业,全年开展法治宣传23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106场次,征询意见建议126条;办理涉企公证案件13件,企业员工法律援助案件35件,涉企司法鉴定137件;帮助企业建立机制16个。当好助企惠企的“调解员”,充分调动人民调解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性,发挥职能优势,加强对征地拆迁、讨薪讨债、投资融资等营商环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年排查涉企矛盾纠纷55件,化解55件;摸排企业困难问题24件,解决23件;办理久拖未解涉企案件2件。当好助企惠企的“护航员”,健全“三官一律”日常联络、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对影响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存在法律风险隐患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预判预警,提出对策建议。依法严厉打击干扰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全年速裁涉企案件455件,执结涉企案件507件,执行到位6346万元;依法惩处侵犯企业财产犯罪7人,侵犯企业创新权益犯罪1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2人,监督立案挪用资金犯罪1人,追赃挽损10余万元。

三是打造全覆盖“纾困服务链”。厚植兴业沃土,加大“标准地”供应,开展“亩均效益”评价,探索推行标前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三项服务”,建立容缺受理、集中审批、异地办理“三项机制”,压实领导包抓、要素保障、环境保障和资金保障“四方责任”,为项目投资主体提供政策指导、项目策划、政企衔接、帮办代办、全周期跟办等服务,确保项目“不掉线”,服务“不打烊”。提升政务效能,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载体,坚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面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梳理容缺受理事项152项,帮办代办事项258项,延时预约服务事项136项,跨域通办“高频事项”77项。以专区集成办理为切入点,推进15项“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和20项“一件事套餐”服务,压缩时限80%以上,集中审批事项由法定办理总时限4898天减少到承诺办理时限993天。全年受理办结各类政务服务和审批业务11.39万件,受理办结“12345”工单4477件。助企纾困解难,持续推进“双包一解”和政银企对接等联企纾困活动,出台了《大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指导用好支持民间投资政策,用活各类专项资金,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增创民营经济发展优势。全年争取中省财政资金16.94亿元,减税降费1.35亿元,为68家企业拨付专项资金2.83亿元;投入财政资金2700万元,帮助企业获贷24.19亿元。

四是打造全过程“企业培育链”。全面摸底排查,对照“五上”企业纳规标准,县发改局牵头,摸排全县企业经营现状,建立了“五上”企业基本名录库、目标库和培育库。联合县经贸局、县住建局、县统计局等部门,进企业到一线,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形成了“发改搭台,部门唱戏”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引导“目标库”和“培育库”企业,找准市场定位,明确攻坚方向,全力跟踪服务企业发展壮大,确保“五上”企业入库质量。对在库企业关注度高的产业支持、减税降费、营业收入等问题,科学研判分析,加大政策扶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短板和困难,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强化政策兑现,落实落细奖励激励优先、政策支持优先、办理事项优先、税收优惠优先、关爱保障优先的“五个优先”激励扶持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企业纳统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全县“五上”企业健康有序发展。2024年,全县确定培育库企业30户,目标库企业15户,累计在库“五上”企业149家,同比增长22.1%。


商洛市商州区:打好“加减乘除”组合拳 构筑营商环境“新高地”


近年来,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以市场主体期盼和企业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聚焦“服务保障、纾困解难、创新升级、安商护企”四大重点任务,坚持“加减乘除”并用,精准多方施策,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着力构筑营商环境“新高地”。主要做法如下:

聚焦服务保障,在提振信心上做“加法”。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推进营商环境堵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强化制度保障。建立服务企业发展“早餐会”、政银企对接等工作机制,先后出台《商州区建设营商环境最优区四十条措施》《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中小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涉企法律服务助力经济健康发展十条举措》等政策措施,汇编“政策大礼包”,绘制“政策落地图”,开展“上门服务”,聚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强化权益保障。创新实施民营企业个性化法律服务,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最大程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确保正常生产经营。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以良好作风推动全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成功申请并获评全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

聚焦纾困解难,在企业负担上做“减法”。简化审批流程。坚持以民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实施“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大力推行“就近办”“智慧办”“免证办”“承诺办”,真正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目标。压缩办理时间。积极推动“网上办、预约办”等互联网政务新模式,不断扩大高频事项“省内跨市通办”范围,累计达成通办事项清单980项;小型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到40个工作日,企业年均纳税时间压减到60个小时,梳理免办环评手续项目14大类39小类。助力减负纾困。新增减税降费1.57亿元,落实留抵退税1.1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9亿元、增长 11.7%;常态化开展“百名市县领导联链条包抓产业”“百名局长行长联企业纾困解难”“百名部门骨干联项目精准服务”活动,各级领导、部门深入包联企业走访调研300余次,先后为企业解决用工、用地、手续等难题16件。

聚焦创新升级,在激发活力上做“乘法”。支持研发创新。充分发挥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作用,力促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对成功创建国、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的分别给予50万元、40万元和20万元奖励补助,对首次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一次性奖励 20 万元,对被新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20万元。截至目前,已申请奖励资金 600 余万元。引导转型升级。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技改提升,协助申报省级、国家级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重点新材料首批次推广应用等资金奖励;对两化融合和数据管理贯标成功的企业,除协助申请省市资金外,区政府给予一次性奖补10 万元,对规上企业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 1亿元的新建投产项目,除申报市级奖励外,区政府给予该项目当年新增产值 1‰的补助(最高不超过30万元)。截至目前,已申请奖励资金1500 万元。激励升规入统。对当年新纳入规上工业企业除申报省、市奖励政策外,区财政给予30万元奖励;对年度工业产值首次过1亿元、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工业企业,除享受省、市奖励外,一次性给予10万、20万、30万、100万元奖励。2023年新增规上企业5家,目前43户规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达35家,占比83.3%。

聚焦安商护企,在纠纷化解上做“除法”。优化市场环境。严格落实“非禁即入”要求,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禁各级各部门单独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确保民营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优化政务环境。健全完善民营企业诉求受理处置反馈等工作机制,充分利用“陕企通”一站式服务平台和“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及时受理、转办、反馈企业诉求。截至目前,共受理、转办和反馈企业诉求54件。建立营商环境责任人公示制度,方便企业群众反映和投诉营商环境问题,严查快处破坏亲清政商关系、部门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等损害营商环境问题23个,通报、曝光营商环境负面典型14起。优化法治环境。建立快立、快审、快执机制,统筹公检法司等部门,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安全指导、周边环境整治和账款拖欠集中治理,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阻挠施工等干扰企业正常经营行为,查处违规违法犯罪行为18起,催促兑付拖欠民营企业账款9432万元。

大家关注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be2023@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红桥文创园5A号楼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