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五连发”背后的“标杆”雄心

来源:金      更新时间:2023/6/14      浏览:

  “项目开标开始,正在获取投标文件,投标人解密完成,请抽取评标相关参数,公布唱标结果……”在南京市政务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智能开标大厅”,一场由AI主持人主持,AI公证员、投标方、招标代理方等在线进行的不见面开标正在进行。

  早在7年前,南京在江苏省率先试点招投标线上开标。如今,“不见面开标”使各类经营主体累计少跑腿4亿多公里,这是南京市持续深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个缩影。

  2022年,南京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70万户,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价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今年3月,南京召开全市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市委一号文”《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在会上发布,这也是南京市连续出台的第五版优化营商环境系统性政策。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南京正在持续发力。


1686705405179.jpg

“智能开标大厅”在线进行不见面开标。人民网 王丹丹摄


  让企业“不跑腿”“少跑腿”

  开标大厅作为公共资源交易的“第一现场”,是体现招标投标营商环境的重要场景。

  “一场开标最短仅需十分钟就可以完成。”南京市政务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程交易部部长梁萍表示,“不见面开标”不仅解决了场地资源有限、开标要预约等待的问题,还将标书解密时间压缩到最快几分钟,同时支持游客身份直接登录浏览开标进程信息,促进“阳光交易”。

  南京市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洪浩深有体会:“地铁项目的标书一般都非常厚,以前线下招投标很麻烦。现在直接在网上办,还省去了食宿、印刷等成本。”

  据梁萍介绍,自“不见面开标”启用以来,中标企业扩展到全国90%以上区域,外地企业中标金额占比超60%,单标段投标企业数最高超1000家。“不见面开标”使各类经营主体累计少跑腿超4亿公里,节省交通费用1.9亿元,省去路途时间123万天。

  政务服务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创造更有吸引力投资环境的关键因素。在优化政务服务上,南京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抓手,打通渠道、整合资源,让企业“不跑腿”“少跑腿”。

  走进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内可以看到“建设许可并联审批一件事”“企业开办一件事”“开办便利店一件事”等多个“一件事”窗口。自2018年南京在全国首提首创关联事项“一链通”以来,已形成626个“一件事一次办”标准化场景。2021年3月,南京市“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措施被国务院评为优化营商环境15项典型案例之一,并在全国推广复制。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和群众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南京市政务办审改处处长张弢表示,以政务服务新探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在线下精简办理程序的同时,南京建设“宁企通”惠企综合服务平台,已累计发布市、区两级惠企政策480余条,惠企事项1100余个,200余个事项通过平台实现全流程申报办理,涉及申报企业3000余家,300多个政策事项实现“免申即享”。


1686705445805.jpg

技术调查官张耀超(左一)和李伟(右二)在辅助主审法官进行技术比对。徐高纯摄


  “点燃”法治营商环境新引擎

  “我们投入上千万元研发多年的成果,对方仅用几个月就抄完了。”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南京沁恒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却面临着维权的难题。

  近年来,南京知识产权法庭接到不少类似企业的维权诉讼,涉及芯片、生物医药、通信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助力企业攻坚“卡脖子”问题,南京用法治“点燃”优化营商环境新引擎。

  去年9月,南京一家科技企业以另一家信息公司“抄袭”软件为由起诉索赔2000万元。两家企业原本就是竞争对手,原告的一名员工还跳槽去了被告公司担任高管,双方围绕软件著作权侵权的争议持续了四年,其中细分领域中复杂的专业术语、难以辨识的技术指标,给案件审理带来挑战。

  “请技术调查官提问。”在这起案件中,参加庭审的还有一位特殊成员——技术调查官张耀超,他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曾担任过华为公司的高级工程师。

  “当对软件进行反编译、提取源代码进行比对时,我们发现被告程序分为主副两段,主程序因涉及开源代码协议而不构成侵权,在副程序的6000多行代码中,明确出现了原告员工的姓名缩写、有些原告软件中的拼写错误也‘照单全收’。”张耀超表示,如何考量开源协议的法律效果,同时平衡保护原告作为软件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是本案的难点所在。

  最终,法院结合软件高达79%的相似度,认定被告存在抄袭行为,法院开出了300万元惩罚性赔偿“罚单”。该案也成为国内第一起明确支持基于GPL开源协议的不侵权抗辩案件。

  “南京在全国首创了‘专职技术调查官’模式,招聘了6名专职技术调查官,涵盖医药化工、通信、计算机等专业领域。”南京知识产权法庭庭长徐新表示,“专业、高效、严格的审判,为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提供了强力支撑,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塑造良好营商环境。”

  近日,南京国际商事法庭也揭牌成立,对相关国际商事案件进行集中管辖和专业化审判,建立一站式、融合式区域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南京市中院民五庭副庭长周毓敏介绍,法庭构建“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目前在线解纷平台已搭建并投入运行,与专业调解、仲裁机构合作,引导诉讼、调解、仲裁三种纠纷解决方式间便利衔接与转化,推动纠纷实质性解决。


1686705495105.jpg

博士后研究员蔡沅成在进行光子太赫兹无线传输试验。紫金山实验室供图


  科技体制改革激发人才活力

  紫金山实验室,在普适通信研究中心“调试间”,博士后研究员蔡沅成正在一堆通信设备和仪器中间,进行无线光纤毫米波的实时通信试验。

  作为省市共建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紫金山实验室已发布20多项重大创新成果,推进部分高精尖网络技术成果进入产业应用阶段。科技创新不断突破的背后,是体制机制改革焕发的澎湃动力。紫金山实验室通过探索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揭榜挂帅、产学研融合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潜能。

  “我之前一直在成都工作学习,被南京的创新环境和紫金山实验室这个平台吸引而来。”蔡沅成说。在揭榜挂帅制度下,“新人”也能加入与龙头企业、大院大所合作的工作组,解决行业重点问题,扩大职业发展空间。

  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也是营商环境中的主体之一。近年来,南京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支持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化国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探索实施“低收费长赋权”“打包赋权”“先试用后转让”“多赋权促转化”“混合赋权”等一批赋权改革典型举措,激发人才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有力支撑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优势突出的创新产业生态和浓厚的创新氛围,不断吸引创新人才的落户,也同样吸引创新企业的集聚。

  在紫金山实验室的东边,坐落着一座未来网络未来产业科技园。它吸引了华为、埃斯顿、中兴、中国移动、科远智慧等科技领军企业和上市公司,瞄准“无线通讯与微电子器件”“未来网络与内生安全”等尖端技术,不断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和产业化,孵化一批具有未来网络产业特征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未来网络产业创新创业人才。

  此外,为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级,依托高校院所,南京还鼓励科技人员持股参与建设新型研发机构,运用市场化机制转化科技成果。目前,南京设立了401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已孵化3429家科技企业,去年实现营收158.86亿元。

  据南京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南京将通过修订地方科技进步条例,为全市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更好法治保障,推进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主承载地。

大家关注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be2023@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红桥文创园5A号楼

邮编:100062